錫焊性、可焊性與耐焊接熱檢測: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錫焊性(Solderability)檢測項目
-
- 潤濕平衡法:通過潤濕平衡儀測量試樣浸入熔融焊料時的潤濕力隨時間變化曲線,計算潤濕時間(T0)和最大潤濕力(Fmax),評估潤濕速率和最終潤濕強度。
- 焊球法(Solder Ball Spread Test):將定量焊料熔化成球狀滴在被測表面,測量其鋪展面積或高度,鋪展面積越大表明潤濕性越好(符合JIS Z 3197標準)。
-
- 定量焊料在特定溫度下熔化后,測量其在基材表面的擴散面積,公式為:鋪展率 = (鋪展面積 - 原始面積)/ 原始面積 × 100%。
-
- 記錄焊料在基材表面完全潤濕所需的時間,時間越短表明可焊性越好,適用于快速生產線評估。
-
- 模擬存儲環境(如高溫高濕)后測試潤濕性,評估材料表面抗氧化能力(如ASTM B809標準)。
二、可焊性(Weldability)檢測
-
- 通過光學顯微鏡或接觸角測量儀分析焊料與基材的接觸角,角度小于35°為良好(ISO 9455)。
-
- 測試不同焊料合金(如Sn-Pb、Sn-Ag-Cu)與基材的結合性能,觀察界面是否出現裂紋、空洞或金屬間化合物(IMC)異常生長。
-
- 測試助焊劑去除氧化膜的能力及殘留物的腐蝕性(如IPC J-STD-004標準)。
三、耐焊接熱(Heat Resistance)檢測項目
-
- 將樣品在極端高溫(如260°C)和室溫間快速循環,檢測焊點開裂、分層或基材變形(參考IPC-9701)。
-
- 長時間高溫暴露(如150°C/1000小時)后,測試焊點機械強度變化(如剪切力測試)及IMC層厚度。
-
- 使用拉力機測量焊盤與基材的結合強度,評估高溫焊接后的附著力(如IPC-6012標準)。
-
- 通過SEM/EDS觀察焊點內部結構,檢測空洞、裂紋及IMC結晶狀態。
-
- 目檢或X射線檢測焊接后的引腳翹起、焊料收縮、冷焊等缺陷(如IPC-A-610標準)。
四、擴展檢測項目(針對高可靠性場景)
-
- X射線或超聲掃描焊點內部空洞占比(通常要求<25%)。
-
- 評估焊點在機械應力下的失效模式(如斷裂在焊料內還是界面處)。
-
- 鹽霧試驗(如ASTM B117)驗證焊點在潮濕環境下的耐久性。
五、檢測流程與標準
-
- IPC系列:IPC-J-STD-002(可焊性)、IPC-TM-650(測試方法)
- ISO:ISO 9454-1(焊料兼容性)
- JIS:JIS Z 3284(焊料鋪展性)
六、檢測意義與選型建議
- 消費電子:側重基礎潤濕性、焊點外觀及快速生產線兼容性。
- 汽車電子:需通過嚴格的熱沖擊、機械強度及耐腐蝕測試(如AEC-Q104)。
- 航空航天:要求空洞率控制、IMC層穩定性及極端溫度循環測試。
上一篇:鍍覆孔的耐熱沖擊檢測下一篇:截止電流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43
48
41
44
49
42
41
44
41
40
46
40
40
32
33
38
47
47
44
4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