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膚啫喱檢測的核心項目
一、安全性檢測
-
- 菌落總數:檢測產品中細菌污染程度,確保符合衛生標準。
- 霉菌和酵母菌:預防因微生物超標引發的變質或皮膚感染。
- 致病菌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銅綠假單胞菌等):嚴格篩查高風險病原體。
-
- 鉛、汞、砷、鎘:禁用或限用重金屬檢測,避免長期使用導致毒性累積。
- 甲醇、二噁烷:篩查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的有機溶劑。
-
- 尼泊金酯類(Parabens):檢測濃度是否在安全范圍內(如歐盟法規限制)。
- 甲醛釋放體(如DMDM乙內酰脲):評估潛在致敏風險。
- 香料致敏原(如芳樟醇、香豆素等):根據歐盟《化妝品法規》標注26種致敏原。
-
- 糖皮質激素、抗生素:篩查非法添加的違禁藥物成分。
二、理化性能檢測
-
- pH值:確保與皮膚pH(約4.5-5.5)接近,避免刺激。
- 粘度與流動性:評估產品質地的穩定性和使用體驗。
- 穩定性測試:通過高溫(45℃)、低溫(-10℃)、光照和離心實驗模擬儲存條件,觀察是否分層、變色或析出。
-
- 透明質酸、神經酰胺等保濕劑:定量檢測核心功效成分的實際含量。
- 維生素類(如VC、VE):驗證抗氧化成分的濃度是否達標。
- 植物提取物(如蘆薈、茶樹油):篩查有效成分及潛在致敏原。
三、功效性檢測
-
- 體外測試:通過皮膚模型或膠體膜測定吸濕性和保水能力。
- 人體測試:使用Corneometer檢測皮膚含水量變化,驗證即時與長效保濕效果。
-
- 皮脂吸附測試:評估產品對油脂的吸附能力。
- 消費者感官評價:通過試用者反饋黏膩感、透氣性等主觀體驗。
-
- 紅斑抑制試驗:利用乳酸刺痛試驗或UVB誘導紅斑模型評估舒緩效果。
- 細胞因子檢測:通過體外細胞模型(如HaCaT)檢測炎癥因子(IL-6、TNF-α)的抑制率。
-
- DPPH/ABTS自由基清除實驗:量化抗氧化能力。
- SOD活性檢測:評估對皮膚氧化應激的改善作用。
四、包裝與合規性檢測
-
- 塑化劑(鄰苯二甲酸酯類):篩查包裝遷移的有害物質。
- 密封性測試:防止產品氧化或微生物污染。
-
- 成分標注:核對全成分表(INCI名稱)是否與實際一致。
- 功效宣稱驗證:如“無油配方”“低敏”等需提供檢測報告支持。
-
- 符合中國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、歐盟EC 1223/2009、美國FDA等目標市場法規。
五、特殊需求檢測
- 兒童/孕婦適用性:增加更嚴格的重金屬、防腐劑及刺激性測試。
- 防曬啫喱:額外檢測SPF值、PA等級及光穩定性。
- 環保認證:如可降解性、無動物實驗(Cruelty-Free)等。
檢測流程建議
- 原料篩查:優先檢測高風險成分(如防腐劑、植物提取物)。
- 成品全項檢測:覆蓋安全性、功效性及穩定性。
- 批次抽檢:確保生產一致性,避免質量波動。
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18
17
18
23
21
17
19
19
18
24
20
21
18
20
20
25
15
17
2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