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凍衛生標準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微生物指標檢測
- 菌落總數:反映產品衛生狀況,超標可能提示生產環境或原料污染。
- 大腸菌群:指示糞便污染風險,與加工過程衛生控制相關。
- 霉菌和酵母菌:檢測儲存不當或防腐劑失效導致的霉變風險。
- 致病菌(如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志賀氏菌等):嚴格限量為“不得檢出”,避免引發食源性疾病。
二、理化指標檢測
- pH值:影響果凍凝膠穩定性及防腐效果,通常控制在3.0-4.5。
- 還原糖含量:反映產品甜度及加工工藝合理性,部分果凍需符合特定糖度標準(如≥60%)。
- 總砷、鉛等重金屬:檢測原料中可能引入的污染,限值嚴格(如鉛≤0.5 mg/kg)。
- 二氧化硫殘留:部分原料(如明膠)可能含硫漂白劑,需控制殘留量(≤0.1 g/kg)。
三、食品添加劑檢測
- 防腐劑:
- 山梨酸及其鉀鹽(≤0.5 g/kg)
- 苯甲酸及其鈉鹽(≤0.5 g/kg)
- 甜味劑:
- 糖精鈉、安賽蜜、阿斯巴甜等,需符合GB 2760限量。
- 著色劑:
- 天然色素(如胭脂紅、檸檬黃)及合成色素,禁用未經批準的添加劑。
- 增稠劑:
- 卡拉膠、瓊脂、果膠等,用量需符合工藝必要性原則。
四、污染物及異物檢測
- 塑化劑(DEHP等):檢測包裝材料遷移風險,限值≤1.5 mg/kg。
- 農藥殘留:原料水果或植物膠中可能殘留的有機磷、擬除蟲菊酯類農藥。
- 異物:通過目視或X光檢測金屬碎片、玻璃等物理性污染物。
五、感官指標及包裝檢測
- 感官要求:
- 外觀:透明或半透明,無雜質、氣泡。
- 氣味:具有果香,無異味。
- 口感:彈性適中,無分層或析水現象。
- 包裝材料安全性:
- 密封性測試: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。
- 溶出物檢測:檢測包裝中重金屬(如鉛、鎘)及化學物質遷移。
六、檢測流程與方法
- 采樣:按GB 4789.1規定隨機抽取批次樣品。
- 實驗室檢測:
- 微生物培養(如平板計數法、PCR快速檢測致病菌)。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檢測添加劑和污染物。
- 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重金屬。
- 結果判定:對照GB 19299-2015《果凍衛生標準》或企業內控標準。
七、質量控制意義
- 微生物超標:引發腹瀉、嘔吐等急性中毒。
- 添加劑濫用:長期攝入或導致肝腎損傷。
- 重金屬累積: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及成人健康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6
12
15
18
13
14
19
20
18
14
18
23
20
23
20
18
19
22
20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