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測背景與意義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標準
1. 微生物指標
- 致病菌檢測:
- 沙門氏菌(不得檢出/25g)
- 金黃色葡萄球菌(限值:n=5, c=1, m=100 CFU/g, M=1000 CFU/g)
- 副溶血性弧菌(限值:n=5, c=1, m=100 MPN/g, M=1000 MPN/g)
-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(不得檢出/25g)
- 大腸菌群(限值:MPN法≤30 MPN/100g)
- 寄生蟲檢測:
- 異尖線蟲(活體幼蟲不得檢出)
- 肝吸蟲囊蚴(不得檢出/10g樣品)
- 肺吸蟲囊蚴(不得檢出/10g樣品)
- 病毒檢測(如諾如病毒、甲肝病毒):需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(PCR)篩查。
2. 化學污染物
- 重金屬殘留:
- 鉛(Pb)≤0.5 mg/kg
- 鎘(Cd)≤0.1 mg/kg(貝類≤2.0 mg/kg)
- 汞(Hg)≤0.5 mg/kg
- 砷(As)≤0.5 mg/kg
- 亞硝酸鹽(NaNO?)≤30 mg/kg(部分產品按工藝需求放寬)
- 苯并[a]芘(煙熏工藝產品)≤5.0 μg/kg
- 獸藥殘留(如氯霉素、孔雀石綠等):不得檢出。
3. 食品添加劑
- 防腐劑:山梨酸、苯甲酸及其鹽類(按GB 2760規定限量使用)
- 甜味劑:糖精鈉、阿斯巴甜(按工藝需要限量添加)
- 著色劑(如胭脂紅):需符合水產制品允許范圍。
4. 感官指標
- 外觀:無腐敗變質、無異物(如泥沙、碎殼)
- 氣味:具有腌制水產品固有氣味,無酸敗或氨味
- 組織狀態:肉質緊密,彈性適中,無粘液或異常軟化。
5. 理化指標
- 水分含量(烘干法):≤65%(視具體產品調整)
- 鹽分含量(滴定法):符合工藝要求(如5%~15%)
- pH值:反映腌制程度和腐敗風險(通常4.5~6.5)
- 揮發性鹽基氮(TVB-N):≤30 mg/100g(指示蛋白質腐敗程度)。
三、檢測流程與方法
- 采樣與預處理:無菌取樣,低溫運輸,均質化處理。
- 微生物檢測:選擇性培養基培養結合PCR或ELISA確認。
- 化學檢測:原子吸收光譜(重金屬)、液相色譜(添加劑)、氣相色譜(苯并[a]芘)。
- 寄生蟲檢測:顯微鏡檢結合消化法分離蟲體。
- 結果判定:對照國家標準進行合規性評估。
四、關鍵控制點
- 原料驗收:確保捕撈或養殖水產品無污染來源。
- 加工環境:控制車間溫度(≤10℃)及衛生等級(建議達到GB 14881要求)。
- 儲存運輸:冷鏈保存(0~4℃),避免二次污染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風險
- 微生物超標:因腌制時間不足或鹽濃度過低導致致病菌繁殖。
- 寄生蟲存活:腌制液滲透壓不足或時間過短無法殺滅幼蟲。
- 添加劑濫用:過量使用防腐劑或非法添加工業鹽。
六、參考文獻
- GB 10136-2015 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》
- GB 2760-2014 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
- SN/T 1870-2016 《出口水產品中寄生蟲檢驗方法》
上一篇: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檢測下一篇:糕點、面包衛生標準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4
23
24
22
26
29
29
33
31
36
26
34
45
36
41
40
41
56
53
4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