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油料衛生標準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理化指標檢測
-
- 檢測意義:水分過高易導致霉變,影響油脂品質和儲存穩定性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3《食品中水分的測定》或ISO 662:2016標準。
-
- 檢測意義:泥沙、植物殘體等雜質會降低出油率,并可能引入污染物。
- 檢測方法:通過篩分法和重量法測定。
-
- 檢測意義:反映油脂原料的新鮮度,酸價過高表明油脂已氧化酸敗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229《食品中酸價的測定》。
-
- 檢測意義:衡量油脂初期氧化程度,數值超標預示保質期縮短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227《食品中過氧化值的測定》。
二、污染物檢測
-
- 檢測意義:花生、玉米等油料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,具有強致癌性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22《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的測定》(HPLC法或ELISA法)。
-
- 鉛(Pb)、鎘(Cd)、砷(As)、汞(Hg)
- 檢測意義:工業污染或土壤殘留可能導致重金屬超標,危害人體健康。
- 檢測方法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。
-
- 檢測意義:高溫加工或環境污染可能產生多環芳烴類致癌物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27《食品中苯并(a)芘的測定》。
三、農藥殘留檢測
- 有機磷類農藥(如敵敵畏、樂果等)
- 擬除蟲菊酯類農藥(如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等)
- 殺菌劑殘留(如多菌靈、百菌清等)
- 檢測意義:種植過程中農藥使用可能導致殘留,威脅食品安全。
- 檢測方法:GB 23200.113《植物源性食品中農藥多殘留的測定》(GC-MS或LC-MS/MS)。
四、微生物指標檢測
- 菌落總數
- 檢測意義:反映原料的衛生狀況及儲存條件是否達標。
- 霉菌和酵母菌計數
- 檢測意義:霉菌污染可能產生毒素或導致油脂酸敗。
- 致病菌檢測(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)
- 檢測方法:GB 4789系列標準。
五、其他專項檢測
-
- 適用對象:進口大豆、油菜籽等可能含轉基因成分的原料。
- 檢測方法:PCR法或基因芯片技術。
-
- 檢測意義:鑒別油料中是否摻入非食用物質(如礦物油、動物脂肪)。
- 檢測方法:紅外光譜法或氣相色譜法。
-
- 檢測意義:評估油脂的營養價值及是否符合標簽宣稱(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)。
- 檢測方法:GB 5009.168《食品中脂肪酸的測定》(GC法)。
六、檢測流程與標準依據
- 樣品采集與預處理
- 按照GB/T 5491《油料檢驗扦樣、分樣法》規范取樣,確保代表性。
- 實驗室檢測
- 根據GB 19641《食用植物油料衛生標準》、GB 2716《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》等執行檢測。
- 結果判定
- 對比國家標準限值(如黃曲霉毒素B1≤20 μg/kg,鉛≤0.1 mg/kg)判定是否合格。
上一篇:植物蛋白飲料花生乳(露)檢測下一篇:羊用疫苗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8
16
22
21
32
26
21
32
34
38
27
37
32
24
23
23
23
36
21
1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