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電子水尺的基本原理
二、電子水尺的核心檢測項目
1. 基礎性能檢測
-
- 檢測內容:在不同水位梯度下,對比電子水尺輸出值與標準水位計的誤差。
- 技術要求:靜態誤差應≤±1mm,動態響應誤差≤±2mm(依據水利行業標準SL 384-2007)。
- 方法:在實驗室或現場標定池中,模擬水位變化并記錄數據。
-
- 檢測內容:驗證設備的最小水位變化識別能力,通常要求分辨率≤0.1mm。
-
- 檢測內容:在設備標稱量程范圍內(如0-10m),測試其全程線性度和穩定性。
2. 環境適應性檢測
-
- 檢測內容:在極端溫度(-20℃~60℃)及濕度(95% RH)條件下,驗證設備的測量穩定性和部件耐受性。
- 常見問題:低溫可能導致傳感器靈敏度下降,高溫可能引發電路老化。
-
- 檢測內容:依據IP防護等級(如IP68),測試設備外殼密封性,確保長期浸水或暴露于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。
-
- 檢測內容:針對含鹽、含酸堿水體環境,檢測傳感器探頭的耐腐蝕性(如采用316L不銹鋼或鈦合金材質)。
3. 功能與通訊測試
-
- 檢測內容:驗證RS-485、4G、LoRa等通訊接口的信號傳輸穩定性,測試丟包率與延遲時間。
- 標準協議兼容性:支持Modbus、HTTP/MQTT等協議,確保與上位機系統無縫對接。
-
- 檢測內容:在直流供電(12/24V)或太陽能供電模式下,測試設備的低功耗性能及斷電數據保護功能。
-
- 檢測內容:模擬水位超限場景,驗證聲光報警、短信/平臺推送的及時性。
4. 長期穩定性與可靠性檢測
-
- 檢測內容:設備持續運行30天以上,監測數據漂移率及故障率。
- 合格標準:漂移誤差≤±2mm/月。
-
- 檢測內容:在電磁干擾(如高壓線附近)、震動或強光環境下,測試設備的數據一致性。
5. 安裝與維護檢測
-
- 檢測內容:驗證安裝角度、固定方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,要求垂直度誤差≤0.5°。
- 現場標定:通過移動式校準儀進行安裝后零點校正。
-
- 檢測內容:檢查傳感器探頭清潔難度、電池更換周期、軟件升級流程等。
三、檢測流程與認證標準
- 實驗室檢測:由具備CMA/ 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完成性能參數測試。
- 現場驗收檢測:結合實際工況,驗證設備在真實水體環境中的表現。
- 符合性認證:需滿足《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》(SL 651-2014)、《水文儀器安全要求》等標準。
四、常見故障與解決方案
- 數據跳變:檢查傳感器接觸是否氧化,或通訊線路是否受潮。
- 供電異常:太陽能板清潔度不足或蓄電池老化需更換。
- 零點漂移:定期采用標準水位計進行現場校準。
五、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集塵缸檢測下一篇:懸錘式(觸電式、跟蹤式)水位計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9
19
16
14
19
15
22
18
21
22
23
20
19
32
20
20
25
29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