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燃煤煙氣脫硝技術簡介
- 選擇性催化還原(SCR):利用催化劑在煙氣中注入氨(NH?),將NO?還原為N?和H?O。
-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(SNCR):在高溫區域直接噴入還原劑(尿素或氨水),無需催化劑。
- 混合脫硝技術:結合SCR與SNCR的優勢,提升脫硝效率。 其中,SCR技術因效率高(可達90%以上)、運行穩定而被廣泛應用,但其核心裝備的檢測復雜度較高。
二、脫硝裝備核心檢測項目
1. 反應器及流場檢測
- 煙氣分布均勻性檢測:通過網格法或激光多普勒測速技術,測量反應器入口截面的流速分布,確保煙氣與還原劑混合均勻(偏差需<15%)。
- 溫度場監測:多點熱電偶測溫,評估反應器內溫度梯度(SCR最佳反應溫度:300~400℃)。
- 氨氮摩爾比(NSR)檢測:優化氨噴射量,防止過量噴氨引發氨逃逸(要求NSR≤1.05)。
2. 催化劑性能檢測
- 活性測試:實驗室模擬煙氣條件下,測定催化劑單位體積的脫硝效率(參考標準:DL/T 1286-2013)。
- 磨損與堵塞分析:通過壓差監測及孔徑分布測試(BET法),判斷催化劑模塊是否存在物理性損壞或硫酸氫銨(ABS)堵塞。
- 化學失活評估:檢測催化劑表面砷、堿金屬等中毒元素的含量,評估再生或更換周期。
3. 氨噴射系統檢測
- 噴氨格柵(AIG)均勻性測試:采用示蹤氣體(如SF?)模擬氨擴散,結合濃度傳感器驗證覆蓋范圍。
- 霧化效果檢測:利用激光粒度儀測量液滴粒徑分布(理想范圍:20~50μm),確保尿素溶液充分分解。
4. 控制系統與儀器校準
- NO?在線監測儀(CEMS)校驗:定期比對便攜式檢測儀數據,誤差需≤5%。
- 氨逃逸監測:采用激光光譜法或化學熒光法,控制逃逸濃度<3ppm。
- DCS邏輯驗證:檢查噴氨量與煙氣流量、NO?濃度的聯動響應速度及精度。
5. 附屬設備檢測
- 稀釋風機性能測試:監測風量、風壓是否滿足設計要求,防止氨混合不均。
- 吹灰器運行檢查:驗證聲波或蒸汽吹灰器的頻率、強度是否匹配催化劑積灰特性。
三、檢測周期與標準依據
- 日常檢測:氨逃逸、NO?排放濃度(每小時記錄)、系統壓差(每班次記錄)。
- 定期檢測:催化劑活性測試(每6~12個月)、流場模擬(大修期間)。
- 參考標準:
- 《火電廠煙氣脫硝工程技術規范》(HJ 562-2010)
- 《燃煤煙氣脫硝裝置性能驗收試驗規范》(GB/T 21509-2008)
- 《蜂窩式煙氣脫硝催化劑》(JB/T 12124-2015)
四、常見問題與改進方向
- 催化劑失活:定期清洗或再生,采用多層催化劑分區更換策略。
- 氨逃逸超標:優化噴氨算法,增設混合導流板。
- 流場不均:加裝整流格柵或導流葉片,調整煙道結構。
五、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電除塵器陽極板檢測下一篇: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(EMC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