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/PC型單模光纖活動連接器檢測指南
一、檢測標準依據
- 國際標準
- IEC 61753(光纖連接器性能標準)
- IEC 61300(光纖互連設備測試方法)
- 行業規范
- Telcordia GR-326-CORE(光纖連接器通用要求)
- GB/T 12507(中國國家標準)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光學性能測試
-
- 定義:光信號通過連接器時的功率衰減。
- 測試方法:使用光源(波長1310/1550nm)和光功率計,對比直通鏈路與插入連接器后的功率差值。
- 標準要求:單模光纖連接器IL ≤ 0.3 dB(典型值),最高允許值≤ 0.5 dB。
-
- 定義:反射光功率與入射光功率的比值(用于衡量端面反射抑制能力)。
- 測試方法:采用光回波損耗測試儀(OCWR)或OTDR,測量PC(物理接觸)端面拋光效果。
- 標準要求:單模PC型RL ≥ 40 dB,超拋光(UPC)≥ 50 dB,APC(斜8°端面)≥ 60 dB。
2. 機械性能測試
-
- 測試方法:重復插拔連接器(通常500~1000次),監測IL和RL的變化。
- 合格標準:插拔后IL變化≤ 0.2 dB,RL變化≤ 5 dB。
-
- 測試方法:施加軸向拉力(通常≥ 15 N),持續60秒,檢查光纖是否斷裂或位移。
-
- 測試條件:模擬安裝環境中的扭轉(±180°)和彎曲半徑(不小于30mm),評估結構穩定性。
3. 環境適應性測試
-
- 范圍:-40°C至+70°C,循環次數≥10次。
- 監測指標:IL和RL在極端溫度下的波動需滿足標準限值。
-
- 條件:溫度85°C、濕度85% RH,持續≥500小時。
- 合格標準:無氧化、端面污染或性能劣化。
-
- 粉塵測試:暴露于粉塵環境后清潔端面,驗證IL是否恢復。
- 振動測試:模擬運輸或使用中的振動場景(頻率10~55Hz),確保機械結構無松動。
4. 端面幾何參數檢測
-
- 工具:干涉儀或3D端面檢測儀。
- 要求:光纖凸出或凹陷量控制在±50 nm以內,確保物理接觸。
-
- 標準:PC端面ROC為10~25 mm,減少菲涅爾反射。
-
- 檢測方法:顯微鏡放大400倍觀察,劃痕長度≤ 20 μm,無可見裂紋或凹坑。
5. 互換性與兼容性測試
- 交叉適配測試:與不同廠商的同類型連接器配對,驗證IL和RL的一致性。
三、檢測設備清單
- 光功率計 + 穩定光源
- 光回波損耗測試儀(OCWR)
- 插拔壽命測試機
- 高低溫濕熱試驗箱
- 端面干涉儀(如Norland ACA-200)
- 光纖顯微鏡
四、常見失效模式及原因
- 插入損耗超標:端面污染、光纖對芯偏移或陶瓷插芯破裂。
- 回波損耗不足:端面劃傷、拋光工藝不達標。
- 插拔后性能劣化:彈簧結構失效或插芯材質磨損。
五、質量控制建議
- 生產端:采用自動化研磨設備,確保端面幾何參數一致性。
- 檢測端:100%全檢關鍵項目(如IL、RL及端面缺陷),抽樣進行環境測試。
- 維護端:使用專業清潔工具(如無塵擦拭棒)定期清理連接器端面。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20
18
20
22
18
24
19
19
27
21
19
22
17
26
22
21
16
17
1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