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要檢測項目
-
- 目的:評估肌肉代謝異常或能量儲備問題。
- 臨床意義
- 升高:肌肉損傷(如橫紋肌溶解)、肌營養不良癥、腎功能不全。
- 降低:長期營養不良、肌肉萎縮。
- 適用人群:肌肉無力、疼痛或代謝性疾病患者。
-
- CK總活性
- 正常范圍:男性 38-174 U/L,女性 26-140 U/L(不同實驗室有差異)。
- 升高原因:
- 劇烈運動、肌肉創傷;
- 心肌梗死(發病后4-6小時上升);
- 肌肉疾病(肌炎、皮肌炎);
- 藥物影響(他汀類藥物副作用)。
- CK同工酶分型
- CK-MM(骨骼肌來源):占血清CK的大部分,顯著升高提示骨骼肌損傷。
- CK-MB(心肌來源):心肌梗死診斷標志物,特異性高于CK總活性。
- CK-BB(腦組織來源):罕見升高,可見于腦損傷或腫瘤。
- CK總活性
-
- 適用情況:懷疑遺傳性肌酸代謝障礙(如GAMT缺乏癥)、肌肉萎縮。
- 異常解讀:
- 尿肌酸升高:肌肉分解加速或腎小管重吸收障礙。
- 兒童/女性生理性偏高(與肌肉量較少有關)。
-
- 目的: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,間接反映肌酸代謝狀態。
- 臨床意義:
- 降低提示腎功能不全,可能間接導致血肌酸升高。
-
- 適用癥:懷疑遺傳性肌酸代謝缺陷(如AGAT、GAMT基因突變)。
- 檢測方法:DNA測序,常用于兒童發育遲緩或神經系統異常患者。
二、檢測適應癥
- 肌肉相關癥狀:肌痛、乏力、痙攣或橫紋肌溶解疑似病例。
- 心臟疾病評估:胸痛患者排查心肌梗死(結合CK-MB和肌鈣蛋白)。
- 腎功能篩查:血肌酐異常時輔助診斷。
- 代謝性疾病排查:兒童發育遲緩、癲癇或智力障礙需排除肌酸合成障礙。
三、檢測方法
- 分光光度法:常用于CK活性測定,通過酶促反應速率計算濃度。
- 免疫學方法(如ELISA):檢測CK-MB等同工酶,特異性高。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:精準測定血清或尿液肌酸濃度。
- 分子生物學技術:基因測序用于遺傳性疾病診斷。
四、注意事項
- 樣本采集:
- 避免劇烈運動后立即抽血(CK可能假性升高)。
- 部分藥物(如他汀類、抗生素)可能干擾結果,需提前告知醫生。
- 結果解讀:
- CK-MB需結合肌鈣蛋白(cTn)判斷心肌損傷。
- 兒童/女性尿肌酸輕度升高可能為生理性。
- 動態監測:心肌梗死患者需每6小時檢測CK-MB,觀察峰值變化。
五、總結
上一篇:不飽滿率檢測下一篇:揮發性酚(以苯酚計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