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檢測技術指南
一、檢測依據
二、關鍵檢測項目
1. 感官指標
- 色澤:通過比色法測定是否符合油品種類特征(如菜籽油呈黃綠色,花生油呈淡黃色)。
- 透明度:無渾濁或懸浮物(20℃靜置24小時判定)。
- 氣味與滋味:無異味、酸敗味或其他不良氣味。
2. 理化指標
- 酸價(AV):反映油脂水解酸敗程度,精煉油≤3 mg KOH/g(GB 2716-2018)。
- 過氧化值(POV):表征油脂氧化程度,一級油≤0.25 g/100g,二級油≤0.30 g/100g。
- 碘值:測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(特定油種需符合范圍值,如椰子油約6-11)。
- 水分及揮發物:≤0.20%(影響保質期與穩定性)。
- 不溶性雜質:≤0.05%(離心法測定)。
3. 污染物限量
- 重金屬:
- 鉛(Pb):≤0.1 mg/kg
- 砷(As):≤0.1 mg/kg
- 汞(Hg):≤0.05 mg/kg
- 苯并(a)芘:≤10 μg/kg(高溫加工潛在污染物)。
- 反式脂肪酸:部分氫化油需標注含量(部分國家限值≤2%)。
4. 真菌毒素
- 黃曲霉毒素B1:花生油≤20 μg/kg,其他油種≤10 μg/kg(GB 2761-2017)。
5. 農藥殘留
- 有機磷類(如敵敵畏、樂果)
- 擬除蟲菊酯類(如氯氰菊酯)
- 檢測依據 GB 2763-2021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》。
6. 食品添加劑
- 抗氧化劑(如TBHQ、BHA、BHT)
- 限量:單一或混合使用總量≤0.2 g/kg(GB 2760-2014)。
- 消泡劑(如聚二甲基硅氧烷):≤10 mg/kg。
7. 微生物指標(僅限非精煉油或特殊工藝油)
- 菌落總數:≤1000 CFU/g
- 大腸菌群:≤0.3 MPN/g
- 霉菌與酵母:≤100 CFU/g
8. 其他特殊檢測
- 摻偽鑒定:檢測是否摻入低價油(如橄欖油中摻入大豆油,通過脂肪酸組成分析)。
- 轉基因成分:依據原料來源進行篩查(如大豆油轉基因檢測)。
三、檢測方法
- 酸價:GB 5009.229-2016(滴定法)
- 過氧化值:GB 5009.227-2016(硫代硫酸鈉滴定法)
- 黃曲霉毒素B1:GB 5009.22-2016(HPLC法)
- 重金屬:GB 5009.12-2017(原子吸收光譜法)
四、國際標準對比
- CODEX STAN 210-1999:酸價限值≤4 mg KOH/g,過氧化值≤10 meq/kg(精煉油)。
- 歐盟標準:苯并(a)芘限值≤2 μg/kg,嚴于中國標準。
五、質量控制建議
- 原料篩選:控制油料作物霉變率(黃曲霉毒素風險)。
- 加工工藝:避免高溫過度氧化(減少反式脂肪酸生成)。
- 儲存條件:避光、低溫(減緩酸敗與過氧化值升高)。
六、常見不合格原因
- 酸價超標:儲存不當或原料腐敗。
- 過氧化值高:加工溫度失控或包裝密封性差。
- 苯并(a)芘污染:原料烘干過程中接觸燃燒廢氣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
1
2
2
7
6
7
9
9
7
8
11
10
8
12
14
12
11
15
1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