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膽紅素檢測:原理、方法及臨床應用詳解
一、檢測原理
- 正常情況:非結合膽紅素無法通過腎臟濾過,尿液中無膽紅素;結合膽紅素經膽汁排入腸道。
- 異常情況:當肝細胞損傷或膽道阻塞時,結合膽紅素反流入血,經腎臟濾過進入尿液,導致尿膽紅素陽性。
二、檢測方法
-
- 原理:試紙含重氮鹽,與結合膽紅素反應生成紫紅色化合物。
- 優點:快速(30秒出結果)、成本低、操作簡便。
- 缺點:易受維生素C、亞硝酸鹽等因素干擾,靈敏度較低(僅檢測≥1 mg/dL的膽紅素)。
-
- 原理:氯化鋇吸附尿中膽紅素,加入Fouchet試劑(三氯化鐵+三氯醋酸)氧化顯藍綠色。
- 優點:靈敏度高(檢測下限0.05 mg/dL),特異性強。
- 缺點:操作復雜,需專業實驗室完成。
-
- 技術:高效液相色譜(HPLC)或酶聯免疫法。
- 應用:精準測定微量膽紅素,用于科研或復雜病例診斷。
三、結果解讀
結果 | 臨床意義 | 常見疾病 |
---|---|---|
陰性 | 正常或非結合膽紅素升高 | 溶血性黃疸 |
陽性 | 結合膽紅素排泄受阻 | 肝炎、肝硬化、膽管結石、胰頭癌 |
四、注意事項
- 標本要求:
- 使用晨尿或新鮮尿液(放置>2小時會導致膽紅素分解)。
- 避免攝入維生素C、抗生素(如頭孢類)等干擾物質。
- 假陽性/假陰性因素:
- 假陽性:酚噻嗪類藥物、膽道感染時的膽紅素代謝物。
- 假陰性:標本久置、高濃度亞硝酸鹽或維生素C。
- 聯合檢測:
- 需結合血清膽紅素(總膽紅素、直接/間接膽紅素)、尿膽原及肝功能指標(ALT、AST)綜合判斷。
五、臨床應用場景
- 黃疸鑒別診斷:區分肝細胞性黃疸(尿膽紅素陽性+尿膽原升高)與阻塞性黃疸(尿膽紅素強陽性+尿膽原減少)。
- 隱匿性肝病篩查:酒精性肝炎、藥物性肝損傷早期可僅表現為尿膽紅素陽性。
- 術后監測:膽道術后患者檢測尿膽紅素,評估膽汁排泄是否恢復。
六、局限性及進展
- 局限性:無法區分膽紅素升高的具體原因,需結合影像學(超聲、MRCP)或肝活檢。
- 新技術:基于納米材料的熒光探針法可檢測更低濃度膽紅素,未來或用于早期肝病篩查。
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21
20
21
21
30
21
22
28
24
21
28
32
28
27
23
27
32
30
2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