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血小板比率(P-LCR/LR%)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項目定義
二、適用人群
- 血小板計數異常(如血小板減少癥或增多癥)。
- 出血或血栓傾向(如不明原因瘀斑、鼻出血、靜脈血栓)。
- 術前檢查(評估凝血功能)。
- 血液系統疾病監測(如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)。
- 慢性疾病管理(如肝硬化、尿毒癥、自身免疫病)。
- 化療或放療后(監測骨髓造血功能)。
三、檢測流程
-
- 樣本類型:靜脈血或末梢血(以靜脈血為主)。
- 采血管:紫色EDTA抗凝管(常規血常規管)。
- 檢測方法:全自動血液分析儀(如希森美康、貝克曼庫爾特等),通過流式細胞術或激光散射法分析血小板體積分布。
-
- 儀器將血小板按體積分為小、中、大三類,計算大血小板占比。
- 報告單位:百分比(%),正常參考值因儀器而異(通常為15%-35%)。
-
- 常規檢測:1-2小時出具結果(隨血常規同步完成)。
- 急診檢測:30分鐘內可出結果。
四、結果解讀
結果類型 | 臨床意義 | 常見疾病關聯 |
---|---|---|
P-LCR升高 | 骨髓加速生成血小板或外周破壞增多 | ITP(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)、DIC(彌散性血管內凝血)、骨髓纖維化、脾功能亢進 |
P-LCR降低 | 骨髓造血抑制或血小板生成減少 | 再生障礙性貧血、白血病化療后、巨幼細胞性貧血 |
正常范圍波動 | 需結合血小板計數(PLT)和平均血小板體積(MPV)綜合判斷 |
五、注意事項
- 檢測前準備
- 無需空腹(急診可隨時采血)。
- 避免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(可能影響血小板分布)。
- 干擾因素
- EDTA抗凝血可能出現血小板聚集,導致假性異常結果(需手動復核)。
- 月經期、妊娠期可能出現生理性P-LCR波動。
- 藥物影響
- 抗血小板藥物(如阿司匹林)、化療藥、激素類藥物可能改變數值,需提前告知醫生。
- 結果應用
- 單一指標不能確診疾病,需結合血小板計數(PLT)、平均體積(MPV)、血小板分布寬度(PDW)及骨髓穿刺等檢查。
六、與其他檢測的關聯
- 血小板計數(PLT)
- 若PLT↓ + P-LCR↑:提示血小板破壞增多(如ITP)。
- 若PLT正常 + P-LCR↑:可能為炎癥或骨髓增生異常。
- 平均血小板體積(MPV)
- MPV↑常伴隨P-LCR↑,共同提示血小板活化或骨髓釋放加速。
- 凝血功能檢查(如PT、APTT)
- 聯合判斷出血風險或血栓傾向。
七、
上一篇:氯化物(氯離子)檢測下一篇:丙氨酸轉移酶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9
14
17
16
11
21
27
16
18
22
18
17
18
18
19
22
21
22
21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