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站彎管檢測項目及技術解析
一、外觀檢查
- 檢測目的 發現表面裂紋、機械損傷、腐蝕坑、氧化層剝落等直觀缺陷。
- 方法與工具
- 目視檢查:使用強光手電、放大鏡(10~20倍)觀察表面狀態。
- 內窺鏡檢查:對無法直接觀察的彎管內壁,采用柔性工業內窺鏡(如Olympus IPLEX NX)檢測焊縫及彎折區域。
- 表面清潔度評估:執行GB/T 8923標準,清除油污、銹跡后判定清潔等級(Sa2.5以上為合格)。
二、尺寸與幾何公差檢測
- 關鍵參數
- 彎曲半徑偏差(±5%設計值)
- 橢圓度(≤3%公稱直徑)
- 角度偏差(±1°)
- 檢測技術
- 激光三維掃描:采用HandySCAN 3D等設備生成點云模型,對比設計圖紙分析形變。
- 模板比對法:對大口徑彎管(DN>300mm)使用定制弧度模板檢測彎曲輪廓。
- 壁厚分布測量:使用超聲波測厚儀(如Olympus 38DL),按TSG D7006標準在彎管外拱、內拱及中性面抽檢12個點位。
三、無損檢測(NDT)
-
- 應用場景:檢測內部裂紋、夾渣及壁厚減薄。
- 探頭選擇:雙晶聚焦探頭(5MHz)用于內壁缺陷,相控陣探頭(PAUT)用于復雜幾何區域掃描。
- 驗收標準:按DL/T 820-2021,裂紋類缺陷不允許存在,氣孔直徑≤1.5mm。
-
- 技術要點:采用Ir-192或Se-75源,配合CR成像板(如Dürr HD-CR 35 NDT)對焊縫進行全景成像。
- 缺陷評級:參照NB/T 47013.2-2015,II級及以上為合格。
-
- 工藝參數:濕法熒光磁粉(A1-30/100),磁化電流DC 1200A,提升力≥177N。
- 缺陷顯示:線性缺陷長度>3mm需記錄,密集氣孔區域判定為不合格。
四、材料性能分析
-
- 使用手持式XRF光譜儀(如Niton XL3t)快速篩查Cr、Mo、Ni等合金元素含量,偏差超過GB/T 5310規定值的±10%需復檢。
-
- 取樣要求:在彎管直段切取拉伸試樣(GB/T 228.1)、沖擊試樣(GB/T 229)。
- 性能指標:高溫段彎管需測定400℃下的屈服強度,降幅不得超過室溫值的15%。
-
- 制備截面試樣,觀察是否存在σ相析出、晶間腐蝕等劣化現象(參照DL/T 884標準)。
五、耐壓與殘余應力測試
-
- 試驗壓力:1.5倍設計壓力(ASME B31.1規定),保壓時間≥30分鐘,無滲漏、無宏觀變形。
-
- 采用X射線衍射法(如Proto iXRD)測量彎管外表面應力,冷彎管件殘余應力值應<60%材料屈服強度。
六、腐蝕狀態評估
- 壁厚腐蝕速率計算
- 根據歷年檢測數據,按ASME B31G公式計算剩余壽命。
- 點蝕深度測量
- 使用深度規或3D輪廓儀,最大點蝕深度超過壁厚40%需降級使用。
七、特殊工況附加檢測
- 蠕變損傷檢測:對運行超過10萬小時的高溫彎管(>450℃),采用復膜金相法評估蠕變孔洞等級(按EN 10319標準)。
- 振動疲勞監測:安裝應變片監測振幅,防止共振引起的疲勞裂紋(頻率避開50±5Hz范圍)。
檢測周期規劃
參數 | 常規檢測周期 | 超期服役檢測周期 |
---|---|---|
壁厚測量 | 2年 | 6個月 |
超聲波檢測 | 4年 | 1年 |
金相分析 | 8年 | 2年 |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多能互補及能源微網系統檢測下一篇:水輪機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13
15
16
17
21
22
17
18
17
23
14
20
19
21
18
17
21
17
2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