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用分體雙回路太陽能熱水系統試驗方法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熱性能測試
-
- 方法:在標準日照條件(≥17MJ/m²)、環境溫度(20±5℃)下,測試系統連續運行24小時的得熱量。
- 設備:太陽輻射計、溫度傳感器、流量計、熱量表。
- 標準:得熱量應≥7.5MJ/m²(集熱面積)或滿足廠家標稱值的90%以上。
-
- 方法:記錄系統從初始水溫(20℃)升至設定溫度(如55℃)所需時間。
- 設備:溫度記錄儀。
- 標準:夏季晴天條件下,升溫時間≤4小時(視集熱面積與水箱容積比調整)。
-
- 方法:關閉集熱循環,測試水箱在24小時內的自然溫降。
- 設備:高精度溫度傳感器。
- 標準:溫降≤15℃(環境溫差≤15℃時)。
二、安全性測試
-
- 方法:對集熱器、管路、水箱施加1.5倍額定工作壓力的水壓(如0.9MPa),保壓10分鐘。
- 標準:無滲漏、變形或破裂。
-
- 絕緣電阻:≥10MΩ(500V兆歐表測試)。
- 接地保護:接地電阻≤0.1Ω。
- 漏電保護:模擬漏電電流30mA時,保護裝置動作時間≤0.1秒。
-
- 方法:在-20℃環境下靜置24小時,測試循環工質流動性及管路完整性。
- 標準:工質冰點需低于當地極端低溫10℃以上,系統無凍裂。
三、循環性能測試
-
- 方法:測試循環泵啟停溫差(通常為5~8℃)下的循環流量與集熱效率匹配性。
- 設備:流量計、溫差控制器。
- 標準:流量與集熱器面積比符合設計要求(一般為0.02~0.04L/(s·m²))。
-
- 方法:斷開循環泵電源,驗證僅靠熱虹吸效應能否維持循環。
- 標準:在垂直高度差≥0.3m的條件下,系統可正常循環。
四、水質與衛生安全
-
- 方法:采集熱水樣品,檢測重金屬(鉛、鎘)、細菌總數等。
- 標準: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 5749-2022)。
-
- 方法:在硬水條件(鈣硬度≥300mg/L)下運行30天,拆解檢查換熱器結垢情況。
- 標準:結垢厚度≤0.1mm。
五、結構檢查
-
- 方法:對管路、接口進行氣密性測試(氮氣加壓至1.25倍工作壓力)。
- 標準:壓力降≤3%且無泄漏。
-
- 方法:紅外熱成像儀檢測水箱與管路表面溫度差。
- 標準:環境溫差≥40℃時,表面溫升≤5℃。
六、耐候性測試
-
- 方法:在-30℃~+80℃環境中循環100次,每次保持2小時。
- 標準:系統無開裂、變形或功能性失效。
-
- 方法:模擬10年日照強度的紫外輻照(QUV試驗機,波長340nm,輻照量0.89W/m²)。
- 標準:集熱器外罩材料透光率下降≤5%,無脆化。
七、控制系統驗證
-
- 方法:設定目標溫度±2℃,測試實際水溫波動范圍。
- 標準:波動≤±3℃。
-
- 方法:模擬水箱溫度達到80℃時,系統是否啟動遮陽或排空保護。
- 標準:觸發時間≤10分鐘。
八、環境適應性
-
- 方法:模擬12級風力(≥32.7m/s)持續1小時。
- 標準:集熱器支架無松動,玻璃無破損。
-
- 方法:按當地抗震設防烈度(如8度)模擬地震波。
- 標準:支架與固定裝置無斷裂,管路連接處無泄漏。
九、能效評價
- 太陽能保證率(SF)
- 方法:計算全年太陽能供熱量占總熱水需求量的比例。
- 標準:SF≥50%(長江流域以北地區)或≥60%(南方高輻照地區)。
十、附錄:關鍵檢測設備清單
設備名稱 | 用途 |
---|---|
太陽輻射模擬器 | 模擬標準日照條件 |
恒溫恒濕試驗箱 | 高低溫循環測試 |
紅外熱像儀 | 檢測保溫層與管路熱損 |
水質分析儀 | 檢測重金屬與微生物含量 |
壓力脈沖試驗機 | 模擬長期承壓疲勞 |
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噴霧消毒器檢測下一篇:中藥材、化學原料藥、化學藥制劑、藥用輔料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5
16
13
19
24
17
17
17
16
17
18
15
13
15
19
15
25
18
28
1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