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及其加工產品檢測的核心檢測項目
一、質量與理化指標檢測
-
- 水分含量:影響產品保質期和微生物穩定性(如谷物、中藥材)。
- 灰分:反映原料純度及加工過程中的無機物殘留。
- 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:營養標簽必需成分(如植物蛋白粉檢測)。
- 酸價和過氧化值:評估食用油及含油產品的氧化程度。
-
- 顏色、氣味、質地等直接影響消費者接受度,需通過人工或儀器(如色差儀)評估。
二、安全與污染物檢測
-
- 檢測項目:有機磷、有機氯、擬除蟲菊酯等數百種農藥。
- 方法: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、液相色譜-串聯質譜(LC-MS/MS)。
- 標準:歐盟EC 396/2005、中國GB 2763等。
-
- 重點元素:鉛、鎘、汞、砷(尤其關注易富集于植物的砷形態分析)。
- 技術:原子吸收光譜(AAS)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。
-
- 常規檢測: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、霉菌和酵母菌。
- 致病菌: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(如即食植物制品的風險防控)。
-
- 天然毒素:黃曲霉毒素(堅果、谷物)、龍葵堿(茄科植物)。
- 檢測方法:酶聯免疫吸附法(ELISA)、高效液相色譜(HPLC)。
三、營養與功能成分分析
-
- 維生素C(果汁)、維生素E(植物油)、鈣鐵鋅等(強化食品)。
-
- 多酚類:茶多酚、花青素(抗氧化性檢測)。
- 多糖:靈芝多糖、膳食纖維(功能食品評價)。
- 揮發性成分:精油中的萜類化合物(GC-MS分析)。
-
- 檢測對象:大豆、玉米等轉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(如CaMV 35S啟動子)。
- 技術:PCR擴增、基因芯片。
四、加工特性與添加劑檢測
-
- 丙烯酰胺:高溫油炸植物制品(如薯片)。
- 3-氯丙醇酯:精煉植物油副產品。
-
- 防腐劑:苯甲酸、山梨酸(合規性需符合GB 2760)。
- 色素:天然色素(如姜黃素)與合成色素(如檸檬黃)的區分檢測。
五、真實性鑒定與溯源
-
- DNA條形碼技術:鑒別中藥材混偽品(如冬蟲夏草與亞香棒蟲草)。
- 同位素分析:追溯植物產地(如葡萄酒、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)。
-
- 橄欖油中摻雜低價油(紅外光譜結合化學計量學分析)。
六、檢測標準與法規
- 國際標準:ISO、CODEX、FDA指南。
- 國內標準:中國藥典、GB系列、綠色食品認證要求。
- 特殊認證:有機產品認證(禁用農藥和化肥篩查)。
七、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
- 快速檢測技術
- 便攜式拉曼光譜、熒光傳感器用于現場篩查。
- 高通量技術
- 基于代謝組學的非靶向篩查(發現未知污染物)。
- 智能化與自動化
- AI輔助色譜數據分析,減少人工判讀誤差。
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13
25
15
20
16
21
24
20
26
27
14
26
27
19
27
21
22
24
2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