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檢測原理
- 內源基因(質控基因):驗證DNA提取質量(如大豆凝集素基因 Le1)。
- 外源基因:篩查通用元件(如35S啟動子、NOS終止子)及品系特異性基因(如 CP4-EPSPS)。
- 品系特異性序列:鑒定特定轉化事件(如GTS 40-3-2的旁側序列)。
檢測項目詳述
1. 內源基因檢測(質量控制)
- 目的:確認DNA提取有效且無PCR抑制物。
- 靶標基因:大豆凝集素基因 Le1(預期條帶:118 bp)。
- 意義:若 Le1 未擴增,表明DNA降解或存在抑制物,需重新提取樣本。
2. 外源基因篩查(轉基因成分初篩)
- (1) 通用調控元件檢測
- 35S啟動子(CaMV 35S):檢測多數轉基因作物的通用啟動子(預期條帶:195 bp)。
- NOS終止子(農桿菌來源):篩查外源基因的轉錄終止信號(預期條帶:180 bp)。
- (2) 標記基因檢測
- CP4-EPSPS 基因: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的核心外源基因(預期條帶:172 bp)。
3. 品系特異性檢測(轉化事件鑒定)
- 靶標:外源基因插入位點的旁側序列(如GTS 40-3-2品系的基因組-外源DNA連接區)。
- 示例引物:
- 正向引物:靶向大豆基因組插入位點側翼序列。
- 反向引物:靶向 CP4-EPSPS 基因。
- 意義:區分不同轉基因品系(如MON87701與GTS 40-3-2),避免外源基因相同導致的誤判。
4. 陰性對照與空白對照
- 陰性對照:非轉基因大豆DNA,確保無假陽性。
- 空白對照:無菌水替代模板,排除試劑污染。
檢測流程關鍵步驟
- DNA提取:采用CTAB法或試劑盒提取,測定A260/A280比值(1.8~2.0)。
- PCR擴增:
- 反應體系:含 Taq 酶、dNTPs、特異性引物對。
- 循環條件:預變性(94℃, 5 min)→ 35循環(94℃變性, 55~60℃退火, 72℃延伸)→ 終延伸(72℃, 7 min)。
- 電泳分析:1.5%~2%瓊脂糖凝膠電泳,觀察預期條帶。
結果判定
- 陽性:內源基因(Le1)+ 至少一個外源基因條帶同時出現。
- 陰性:僅內源基因條帶,無非特異擴增。
- 無效:內源基因未檢出,需重復實驗。
注意事項與質量控制
- 防污染措施:分區操作、使用UNG酶降解殘留DNA。
- 引物驗證:BLAST比對確保特異性,避免非靶標擴增。
- 重復實驗:陽性結果需兩次獨立實驗確認。
- 標準物質對照:使用已知轉基因含量標準品(如5% GTS 40-3-2)驗證靈敏度。
技術局限性與展望
- 局限性:定性PCR無法定量,且依賴已知序列信息。
- 發展趨勢:多重PCR同步檢測多靶標,數字PCR提升定量精度,結合側翼序列測序應對新型轉基因事件。
結語
上一篇:氟喹諾酮類藥物殘留檢測下一篇:農業標記基因NPTII、HPT和PMI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