潑尼松(潑尼龍)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臨床檢測項目
-
- 目的:優化個體化給藥方案,避免過量或劑量不足。
- 方法:
- 液相色譜-串聯質譜(LC-MS/MS):高靈敏度和特異性,可區分潑尼松及其活性代謝物潑尼松龍。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:適用于常規檢測,但需復雜樣本前處理。
- 臨床意義:調整劑量以減少骨質疏松、高血糖等長期副作用。
-
- 檢測對象:潑尼松龍(活性形式)、6β-羥基潑尼松(主要代謝物)。
- 技術:LC-MS/MS聯合同位素內標法,確保定量準確性。
- 應用:評估肝臟代謝功能異常患者的藥物轉化效率。
-
- 原理:長期使用潑尼松可能抑制下丘腦-垂體-腎上腺軸(HPA軸)。
- 方法:化學發光免疫法(CLIA),檢測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水平。
- 意義:判斷HPA軸抑制程度,指導停藥后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。
二、藥物質量控制檢測
-
- 項目:
- 有關物質:HPLC法檢測潑尼松酸、Δ1-潑尼松等降解產物(藥典標準通常要求≤1.0%)。
- 殘留溶劑:GC法檢測甲醇、二氯甲烷(符合ICH Q3C限值)。
- 標準依據:《中國藥典》2020年版四部通則。
- 項目:
-
- 方法:UV分光光度法(242 nm波長),檢測片劑或注射劑的單位劑量一致性。
- 合格標準:RSD(相對標準偏差)≤5.0%。
-
- 條件:槳法(50 rpm),以pH 6.8磷酸鹽緩沖液為介質。
- 要求:30分鐘溶出度≥80%(確保生物利用度)。
三、毒理學與法醫學檢測
-
- 場景:運動員違規使用潑尼松掩蓋炎癥癥狀。
- 技術:LC-QTOF-MS進行全譜分析,區分外源性與內源性皮質激素。
- 判讀閾值:世界反興奮劑機構(WADA)規定尿中潑尼松代謝物濃度>30 ng/mL需進一步調查。
-
- 樣本:全血、胃內容物(疑似過量攝入時)。
- 快速篩查:ELISA法初篩,陽性樣本用GC-MS確認。
- 關鍵指標:血藥濃度>500 ng/mL提示中毒風險。
四、特殊檢測技術進展
-
- 優勢:僅需5 μL血清,10分鐘內完成檢測,適用于急診TDM。
- 檢測限:可達0.1 ng/mL(遠低于治療窗下限1 ng/mL)。
-
- 原理:特異性識別潑尼松分子,結合電化學信號輸出。
- 應用:便攜式床旁檢測(POCT),成本降低至傳統方法的1/5。
五、檢測結果解讀要點
檢測場景 | 關鍵指標 | 參考范圍 |
---|---|---|
常規TDM | 血漿潑尼松+潑尼松龍總濃度 | 1-5 ng/mL(根據疾病調整) |
HPA軸評估 | 晨間血清皮質醇 | <3 μg/dL提示抑制 |
違禁藥物篩查 | 尿中6β-羥基潑尼松 | WADA閾值:30 ng/mL |
六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