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碳酸(棕櫚酸)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定量分析
-
- 原理:通過甲酯化衍生提高揮發性,經色譜柱分離后,用FID檢測器定量。
- 步驟:樣品皂化后酯化→進樣分析→外標法或內標法計算濃度。
- 參數:檢出限低至0.1 μg/mL,線性范圍寬(0.1-1000 μg/mL)。
- 標準:ISO 5508:1990(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分析)。
-
- 原理:C18反相色譜柱分離,蒸發光散射檢測器(ELSD)定量。
- 特點:無需衍生化,適用于熱不穩定樣品。
- 應用:食品中游離脂肪酸的快速檢測。
-
- 酸價測定:通過KOH滴定游離脂肪酸,間接反映棕櫚酸含量(GB 5009.229-2016)。
二、純度與雜質檢測
-
- 步驟:硅膠板展開,磷鉬酸顯色,定性分析雜質脂肪酸(如硬脂酸、油酸)。
- 半定量:通過斑點面積估算雜質比例。
-
- 應用:氫譜(¹H NMR)鑒定分子結構,檢測是否含雙鍵或其他官能團雜質。
-
- 卡爾費休法:測定水分含量(ASTM E203)。
- 灼燒法:550℃灼燒殘渣測定灰分(GB 5009.4)。
三、結構鑒定
-
- 特征峰:羧酸O-H伸縮振動(2500-3300 cm?¹)、C=O(1700 cm?¹)及長鏈CH?吸收。
-
- ESI-MS:負離子模式下檢測[M-H]?峰(m/z 255.2)。
- GC-MS:甲酯衍生物碎片峰(m/z 270、298)輔助確認。
四、穩定性評估
-
- Rancimat法:高溫通空氣,測定導電率突變時間(AOCS Cd 12b-92)。
- 過氧化值(PV):碘量法測定初級氧化產物(GB 5009.227)。
-
- 熱重分析(TGA):升溫過程中質量變化,確定分解溫度。
- 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:熔點測定(62-64℃)及相變行為。
五、應用特異性檢測
-
- 酯交換+GC:按GB 5009.168檢測食用油中脂肪酸組成。
-
- 血漿/組織前處理:Folch法提取脂質→皂化→GC-MS定量(nmol/mL級靈敏度)。
-
- 歐盟標準:純度≥95%,重金屬(Pb≤10 ppm)及微生物限量(ISO 17516:2014)。
六、方法驗證指標
- 準確性:加標回收率(95-105%)。
- 精密度:RSD<5%(日內和日間)。
- 特異性:色譜峰分離度>1.5。
總結
上一篇:達那唑(炔睪醇,丹那唑)檢測下一篇:十二碳酸(月桂酸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