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(粒)度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應用解析
一、細(粒)度檢測的定義與意義
- 質量控制:確保材料或產品的粒度符合行業標準或應用需求。
- 工藝優化:通過分析粒度變化指導生產流程調整。
- 性能預測:通過粒度參數推斷材料的強度、溶解度、分散性等性能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顆粒尺寸及分布
- 檢測參數:平均粒徑(D50)、粒徑分布范圍(D10/D90)、比表面積等。
- 常用方法:
- 激光衍射法:通過顆粒對激光的散射特性計算粒徑分布,適用于0.1~3000 μm的顆粒。
- 動態光散射法(DLS):用于納米級顆粒(1~1000 nm)的尺寸分析。
- 篩分法:傳統機械篩分,適用于>50 μm的顆粒。
- 應用實例:水泥細度檢測(影響混凝土強度)、藥物顆粒均勻性分析(影響藥效釋放)。
2. 顆粒形貌
- 檢測參數:顆粒形狀(球形度、長徑比)、表面粗糙度等。
- 常用方法:
- 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:高分辨率成像,直觀觀察顆粒微觀形貌。
- 圖像分析法:結合光學顯微鏡和圖像處理軟件,定量分析形狀參數。
- 應用實例:金屬粉末形貌對3D打印件致密性的影響研究。
3. 顆粒濃度
- 檢測參數:單位體積或質量中顆粒的數量或體積占比。
- 常用方法:
- 濁度法:通過液體中懸浮顆粒的光散射強度推算濃度。
- 重量法:烘干稱重計算固含量。
- 應用實例:工業廢水懸浮物濃度檢測、涂料固含量測定。
4. 功能性參數
- 檢測參數:
- 流動性:通過休止角、振實密度等指標評估顆粒的流動性能。
- 分散性:測定顆粒在介質中的團聚程度。
- Zeta電位:表征顆粒表面電荷,預測分散穩定性。
- 常用方法:
- 粉末流動性測試儀:測定休止角、壓縮度等。
- Zeta電位儀:通過電泳光散射法分析表面電荷。
- 應用實例: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分散性影響電池充放電效率。
三、檢測標準與儀器選擇
- 國際標準:ISO 13320(激光衍射法)、ISO 22412(動態光散射法)。
- 行業標準:ASTM B822(金屬粉末粒度)、GB/T 19077(篩分法)。
- 儀器選擇依據:需結合樣品性質(如粒徑范圍、導電性、是否溶于水)和檢測目標(如是否需要實時監測)進行選擇。
四、應用場景與案例分析
1. 制藥行業
- 檢測項目:藥物顆粒的D90值(確保藥物溶出速率符合標準)。
- 案例:片劑生產過程中,若顆粒過粗可能導致有效成分釋放不均。
2. 新能源材料
- 檢測項目:鋰電負極材料的粒徑分布和比表面積。
- 案例:納米級硅碳材料的比表面積過高可能導致電池首次充放電效率下降。
3. 環境監測
- 檢測項目:PM2.5/PM10的濃度及成分分析。
- 案例:通過顆粒物形貌識別污染源(如球形顆粒多來自燃煤,不規則顆粒來自揚塵)。
五、技術發展趨勢
- 在線實時檢測:結合傳感器和AI算法,實現生產過程中的粒度動態監控。
- 多參數聯用技術:如將激光衍射與圖像分析結合,同步獲取尺寸和形貌數據。
- 納米級檢測精度提升:針對半導體、生物醫藥領域對1 nm以下顆粒的檢測需求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