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公害農產品淡水蟹類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依據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意義
-
- 檢測內容:活體蟹的活力、體表完整性、色澤、氣味等。
- 標準要求:蟹體無傷殘,反應靈敏,鰓絲清晰呈白色或灰白色,無異味。
- 意義:初步判斷產品新鮮度及是否受物理或生物污染。
-
- 水分含量:≤85%(防止注水增重或變質)。
- 揮發性鹽基氮(TVB-N):≤20 mg/100g(判斷腐敗程度)。
- 過氧化值(僅熟制蟹):≤0.25 g/100g(反映脂肪氧化程度)。
-
- 主要檢測項:鉛(Pb)、鎘(Cd)、無機砷(As)、甲基汞(MeHg)。
- 限值標準(以GB 2762為準):
- 鉛≤0.5 mg/kg,鎘≤0.5 mg/kg(肌肉),無機砷≤0.5 mg/kg,甲基汞≤0.5 mg/kg。
- 檢測方法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。
- 污染來源:工業廢水、底泥富集,長期攝入可致神經、肝腎損傷。
-
- 重點檢測類:有機磷類(敵百蟲、毒死蜱)、擬除蟲菊酯類(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)。
- 限值:按GB 2763規定,如敵百蟲≤0.1 mg/kg,氯氰菊酯≤0.05 mg/kg。
- 檢測技術: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、液相色譜-串聯質譜(LC-MS/MS)。
- 風險提示:養殖水域周邊農藥噴灑可能導致殘留,引發急性中毒或慢性毒性。
-
- 關鍵項目:
- 抗生素:喹諾酮類(恩諾沙星、環丙沙星)、磺胺類、四環素類。
- 禁用藥物:硝基呋喃類代謝物、孔雀石綠、氯霉素。
- 限值及標準:
- 恩諾沙星≤100 μg/kg(肌肉),硝基呋喃類、孔雀石綠不得檢出(禁用)。
- 檢測方法:酶聯免疫吸附法(ELISA)、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。
- 危害性:違規使用獸藥易導致耐藥菌產生及人體過敏反應。
- 關鍵項目:
-
- 常規項: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、沙門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。
- 限值:
- 菌落總數≤5×10? CFU/g(即食產品需≤5×10? CFU/g);致病菌不得檢出。
- 檢測依據: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微生物學檢驗標準。
- 污染途徑:加工環節衛生不達標或運輸交叉污染。
-
- 檢測項:肺吸蟲囊蚴、河豚毒素(特定品種風險)。
- 要求:活體蟹不得攜帶致病性寄生蟲,毒素含量符合安全范圍。
- 方法:顯微鏡檢、液相色譜-質譜聯用(LC-MS)。
三、檢測流程
- 抽樣:按GB/T 30891規定,隨機抽取養殖池或市場樣本(活體≥3 kg)。
- 預處理:活體暫養后取可食部分(肌肉、肝胰腺)勻漿處理。
- 實驗室分析:分項目進行儀器檢測,比對標準限值。
- 結果判定:單項超標即視為不合格,需追溯污染源并整改。
- 認證與標志:通過檢測后頒發無公害證書,允許使用專用標識。
四、質量控制關鍵點
- 養殖環境監控:定期檢測水源、底泥的pH值、溶解氧及污染物。
- 投入品管理:禁止使用違禁漁藥,規范飼料添加劑。
- 加工環節:控制冷鏈溫度,避免交叉污染。
五、總結
上一篇:含氨基酸葉面肥檢測下一篇:無公害農產品 海蜇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