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意義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-
- pH值:反映水的酸堿性(標準范圍5.5~8.5),影響土壤結構和作物根系吸收養分能力。
- 懸浮物(SS):高懸浮物會堵塞灌溉系統,并在土壤表層形成板結。
- 全鹽量(TDS):過高會導致土壤鹽堿化,抑制作物生長(限值:≤2000 mg/L)。
- 水溫:極端溫度可能損害作物根系。
-
- 化學需氧量(COD)和生化需氧量(BOD5):反映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,過高會消耗土壤氧氣,破壞微生物活性。
- 硫化物、氟化物、氯化物:超標易引發土壤酸化或鹽漬化。
- 總氮(TN)和總磷(TP):過量可能造成水體富營養化,間接影響農田生態。
-
- 汞(Hg)、鎘(Cd)、鉛(Pb)、砷(As)、鉻(Cr):具有強生物毒性,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人體健康。 例:鎘限值≤0.01 mg/L(水田)、≤0.005 mg/L(旱地)。
- 氰化物、石油類污染物:來自工業廢水,抑制作物生長并污染土壤。
-
- 苯系物、多環芳烴(PAHs)、有機氯農藥: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,需重點監測再生水灌溉項目。
- 揮發酚:濃度過高會破壞作物細胞結構。
-
- 糞大腸菌群數:反映水體受糞便污染程度,限值≤4000個/L(旱作)、≤2000個/L(果蔬)。
- 蛔蟲卵:再生水灌溉時需確保≤1個/L,防止病原體傳播。
二、特殊場景檢測項目
-
- 增加檢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(LAS)、微塑料及抗生素殘留等新興污染物。
- 需關注鹽分積累和鈉吸附比(SAR),避免破壞土壤結構。
-
- 果蔬類作物:強化硝酸鹽、亞硝酸鹽檢測,防止致癌物累積。
- 水田:重點監測硫化物和甲烷前體物質。
三、檢測方法與頻率
- 實驗室分析:重金屬(原子吸收光譜法)、COD(重鉻酸鉀法)、農藥殘留(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)。
- 現場快速檢測:便攜式pH計、電導率儀、微生物試紙等。
- 檢測頻率:
- 常規水源(地表水/地下水):每季度1次。
- 再生水或污染風險較高水源:每月1次或按需加密。
四、注意事項
- 作物類型差異:葉菜類對重金屬富集能力強,需執行更嚴格標準。
- 土壤本底值:灌溉前應評估土壤原有污染物水平,避免疊加污染。
- 區域水質特點:工業區附近重點監控重金屬,農業區關注農藥殘留。
五、水質超標處理建議
- 暫停灌溉并追溯污染源。
- 采用沉淀、過濾、生物修復等技術凈化水源。
- 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淋洗或鈍化修復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4
13
13
15
12
13
13
14
17
15
18
13
13
16
19
19
20
18
19
21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