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小麥粉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質量指標檢測
-
- 標準:≤14.5%(NY/T 421-2012)
- 意義:水分過高易導致霉變,影響保質期。檢測常用烘箱干燥法(GB 5009.3)。
-
- 標準:特制一等粉≤0.55%,普通粉≤1.10%
- 意義:反映加工精度,灰分高可能含麩皮雜質,采用高溫灼燒法(GB 5009.4)。
-
- 蛋白質:≥10.0%(特制一等粉);面筋質≥24.0%
- 意義:決定面團彈性,凱氏定氮法(GB 5009.5)常用。
-
- 檢測:過篩率評估顆粒均勻性,確保口感與加工適用性。
二、安全指標檢測
-
- 項目:有機磷(如敵敵畏)、擬除蟲菊酯(如氯氰菊酯)等60余種。
- 標準:符合GB 2763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》。
- 方法: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/MS)。
-
- 限值:鉛≤0.2mg/kg、鎘≤0.1mg/kg(GB 2762)。
- 檢測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。
-
- 黃曲霉毒素B1:≤5.0μg/kg;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(DON)≤1000μg/kg。
- 方法:高效液相色譜(HPLC)或酶聯免疫法(ELISA)。
-
- 過氧化苯甲酰:禁用(GB 2760);檢測采用液相色譜法。
三、微生物與衛生指標
- 菌落總數:≤5×10? CFU/g
- 大腸菌群:≤3.0 MPN/g
- 致病菌(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):不得檢出
- 方法:平板計數法與分子生物學檢測(PCR)。
四、生產過程審查
- 種植環節:化肥、農藥使用需符合《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》(NY/T 393)。
- 加工環境:設備清潔度、倉儲條件審查,防止交叉污染。
- 溯源體系:記錄種植地、施肥、加工全流程,確保可追溯性。
五、其他檢測項目
- 轉基因成分:采用實時熒光PCR法,確保非轉基因。
- 感官指標:色澤自然、無結塊、無異味(霉味、酸敗味)。
檢測方法與標準依據
- 主要標準:NY/T 421-2012(綠色食品 小麥粉)、GB/T 2715(糧食衛生標準)。
- 國際對標:部分項目參考CAC(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)及歐盟標準,增強出口合規性。
上一篇:腐殖酸銨肥料分析方法檢測下一篇:鮮(凍)畜肉衛生標準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
4
13
12
13
13
14
17
12
17
13
13
16
19
19
20
18
17
19
1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