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耐電壓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原理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
-
- 電壓等級:根據被測物的工作電壓、絕緣等級及行業標準(如IEC、GB、UL)確定測試電壓(通常為額定電壓的2-3倍)。
- 電壓類型:交流(AC)或直流(DC),需與設備實際使用場景匹配。
- 波形要求:交流電壓需保證正弦波無畸變,直流電壓需穩定無波動。
-
- 常規測試時間為1分鐘(短時耐壓測試),部分標準可能要求更長時間(如10分鐘)或重復多次測試。
- 快速測試(如生產線上)可能縮短至幾秒,但需確保等效性。
-
- 升壓過程需平緩可控,避免電壓突變導致誤判。
- 典型升壓速率為500 V/s,具體需根據標準調整。
-
- 電極形狀:通常使用圓柱形或球型電極,確保與測試表面接觸均勻。
- 電極間距:根據被測物尺寸及標準要求確定(如10~20 mm)。
- 邊緣處理:電極邊緣需平滑,避免尖端放電干擾結果。
-
- 溫度與濕度:需在標準環境(如23±2℃,濕度50±5%)下進行,避免凝露或干燥影響絕緣性能。
- 污染物模擬:部分測試需在表面噴涂導電溶液或粉塵,模擬惡劣環境下的耐壓性能。
-
- 實時監測測試過程中的漏電流值,設定閾值(如≤1 mA)作為合格判據。
- 漏電流突增可能預示局部放電或絕緣劣化。
-
- 擊穿:絕緣材料被高壓直接擊穿,形成永久性導電通道。
- 閃絡:表面氣體電離導致電弧放電,但未破壞材料本體。
- 測試中發生任意一種現象即判定為不合格。
-
- 測試前:檢查被測表面是否清潔、無劃痕、氣泡或異物。
- 測試后:觀察表面有無碳化痕跡、裂紋或擊穿點,驗證絕緣完整性。
-
- 測試設備和被測物需可靠接地,防止殘余電荷引發危險。
- 測試區域設置警示標志,操作人員需穿戴絕緣防護裝備。
三、判定標準
- 合格:在規定時間內無擊穿、閃絡,且漏電流低于閾值。
- 不合格:出現擊穿、閃絡或漏電流超標,需分析原因(如材料缺陷、工藝問題或設計不足)。
四、應用場景
- 電氣設備:開關柜、變壓器、電纜終端等。
- 絕緣材料:塑料、陶瓷、環氧樹脂等表面涂層。
- 電子產品:電路板、連接器、高壓元器件的絕緣性能驗證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對策
- 表面污染導致誤判:測試前徹底清潔被測表面。
- 電極接觸不良:確保電極與被測物緊密貼合,避免間隙放電。
- 環境干擾:在屏蔽室內進行測試,減少電磁干擾。
六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41
40
43
41
40
45
40
40
32
32
38
47
47
44
46
52
45
43
46
4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