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運工程用粗骨料檢測技術要點及關鍵項目解析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技術意義
-
- 檢測目的:優化混凝土密實度及和易性,降低孔隙率。
- 檢測方法:篩分法(方孔篩:2.36mm、4.75mm、9.5mm、16.0mm、19.0mm、26.5mm、31.5mm、37.5mm等)。
- 標準要求:連續級配或單粒級配需滿足JTS 202-2011規定的累計篩余區間。
- 技術要點:超粒徑顆粒占比超過5%時需調整級配,避免混凝土離析。
-
- 檢測目的:控制黏土類雜質對水泥水化的負面影響。
- 檢測方法:淘洗法(粒徑≤4.75mm顆粒含量測定)。
- 限值標準:
- Ⅰ類骨料:含泥量≤0.5%,泥塊含量≤0.2%;
- Ⅱ類骨料:含泥量≤1.0%,泥塊含量≤0.5%。
- 風險控制:泥塊含量超標將顯著降低混凝土抗滲性和抗凍性。
-
- 檢測目的:減少骨料堆積空隙率,提升混凝土抗裂性。
- 檢測工具:游標卡尺或針片狀規準儀。
- 判定標準:針狀(長度≥3倍平均粒徑)或片狀(厚度≤0.5倍平均粒徑)顆粒總占比不得超過10%(C40以上高強混凝土要求≤8%)。
- 施工影響:過量針片狀顆粒易導致混凝土流動性下降,泵送阻力增大。
-
- 壓碎指標檢測:
- 模擬粗骨料在荷載下的抗破碎能力,采用壓力機加載至200kN,計算破碎顆粒占比。
- 限值:火成巖≤12%,變質巖≤16%,沉積巖≤20%。
- 堅固性檢測:
- 硫酸鈉溶液5次循環浸泡后質量損失率≤8%(嚴寒地區≤5%)。
- 工程意義:指標不合格將導致混凝土長期服役中發生骨料破碎,引發結構開裂。
- 壓碎指標檢測:
-
- 檢測方法:浸水飽和法測定骨料表觀密度(≥2500kg/m³為合格)。
- 吸水率控制:高吸水率骨料會增加混凝土實際水膠比,限制要求≤2.0%。
- 關聯性分析:吸水率與骨料孔隙率呈正相關,影響抗凍融循環性能。
-
-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:以SO3質量計,限值≤0.5%,過量將引發混凝土硫酸鹽侵蝕膨脹。
- 堿活性檢驗(針對性檢測):
- 巖相法判定礦物成分(如蛋白石、玉髓等活性SiO2);
- 快速砂漿棒法(14天膨脹率≤0.1%為惰性骨料)。
- 氯離子含量(海水環境重點監控):酸溶性氯離子≤0.03%,防止鋼筋銹蝕。
二、特殊環境適應性檢測
- 抗凍性關聯指標
- 吸水率、堅固性雙控,嚴寒地區骨料需增加凍融循環質量損失率檢測(≤5%)。
- 海洋環境檢測擴展
- 珊瑚骨料需額外檢測碳酸鹽含量及生物殘留物;
- 貝殼類雜質含量≤5%(體積比),防止界面粘結力劣化。
三、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源頭質量控制:優先選擇機制砂(母巖抗壓強度≥80MPa),規避河砂含泥量波動風險。
- 動態抽檢制度:每批骨料進場前需進行全項指標復驗,單批次≤600t為一檢驗單元。
- 數據信息化管理:建立骨料質量數據庫,對比歷史數據預測性能衰減趨勢。
四、結語
上一篇:破損菇檢測下一篇:公路工程用粉煤灰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6
26
15
19
18
21
29
28
26
20
23
21
20
20
24
21
17
17
21
1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