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理性質檢測
-
- 檢測意義:粘度決定潤滑油的內摩擦力及油膜形成能力,過高導致能耗增加,過低則引發磨損。
- 方法:測量油品在40°C和100°C下的流動時間,計算粘度值。
-
- 檢測意義:反映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穩定性,高粘度指數(VI>120)的油品適用于寬溫環境(如航空、極地設備)。
- 計算:基于40°C和100°C的粘度數據,對比基準油得出。
-
- 檢測意義:衡量油品高溫安全性,閃點低于標準值可能引發火災風險。
- 測試方法:克利夫蘭開杯法(D92)或閉杯法(D93)加熱油樣,檢測蒸氣點燃的最低溫度。
-
- 檢測意義:評估低溫流動性,傾點過高會導致油品在寒冷環境中凝固,堵塞油路。
- 測試:冷卻油樣至停止流動的溫度,加3°C作為傾點值。
二、化學性質檢測
-
- 檢測意義:酸值升高表明油品氧化或污染,可能腐蝕金屬部件。
- 方法:電位滴定法(D664)或指示劑法(D974)測定中和1g油所需的KOH毫克數。
-
- 檢測意義:預測油品抗氧化能力,延長換油周期。
- 測試:
- 旋轉氧彈法(D2272):高壓氧環境下加熱油樣,記錄氧化誘導時間。
- TOST試驗(D943):模擬長期氧化,檢測酸值變化及沉淀生成量。
-
- 檢測意義:硫含量影響環保性(如催化劑中毒),氮化合物可能加速氧化。
- 方法:X射線熒光光譜(硫)或化學發光法(氮)。
三、特殊性能檢測
-
- 檢測意義:泡沫會降低潤滑效率并導致氣蝕。
- 測試:通入干燥空氣,測量泡沫生成量及消泡時間(序列I-III對應不同溫度)。
-
- 檢測意義:油中滯留空氣會導致液壓系統響應遲滯。
- 方法:25°C下通入壓縮空氣,記錄油中空氣體積減至0.2%的時間。
-
- 檢測意義:快速判斷精制程度,深色可能暗示污染或降解。
- 標度:采用色號0-8(淺黃至深紅)比對。
四、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樣品預處理:避免光照或高溫儲存,防止氧化干擾結果。
- 儀器校準:粘度計、閃點儀需定期校準(如ASTM標準油標定)。
- 數據關聯分析:結合粘度指數與傾點,評估基礎油適用于合成高溫或低溫潤滑油。
五、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3
15
16
17
21
22
17
18
17
23
14
20
17
21
16
17
21
17
20
1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