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熱鋼鋼板和鋼帶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化學成分分析
- 主元素含量:
- Cr(鉻):提高抗氧化性和耐腐蝕性(通常含量>12%)。
- Ni(鎳):增強高溫強度和韌性。
- Mo(鉬)、W(鎢):提高抗蠕變能力。
- Si(硅)、Al(鋁):形成致密氧化膜(如Cr?O?、Al?O?)。
- 雜質元素控制:
- S(硫)、P(磷):含量需低于0.03%,避免高溫脆性。
- 微量元素分析:如Nb(鈮)、Ti(鈦)等,用于細化晶粒。
- 光譜分析法(OES)、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(ICP-OES)、化學滴定法。
- 依據標準:GB/T 223系列、ASTM A751等。
二、力學性能測試
- 拉伸試驗:
- 測定抗拉強度(Rm)、屈服強度(Rp0.2)、斷后伸長率(A%)。
- 高溫拉伸試驗:模擬實際工作溫度(如500~800℃)。
- 沖擊試驗:
- 夏比V型缺口沖擊試驗(Charpy V-notch),評估低溫或高溫韌性。
- 硬度測試:
- 布氏硬度(HBW)、洛氏硬度(HRC)或維氏硬度(HV),反映材料耐磨性及均勻性。
三、高溫性能測試
- 高溫抗氧化性:
- 模擬高溫氧化環境(如800~1100℃),測定氧化增重速率(mg/cm²·h)。
- 試驗方法:GB/T 13303《鋼的抗氧化性能測定方法》。
- 抗蠕變性能:
- 測定材料在恒定高溫及應力下的蠕變極限(如10萬小時斷裂強度)。
- 試驗標準:GB/T 2039《金屬拉伸蠕變及持久試驗方法》。
- 持久強度試驗:
- 評估材料在高溫長期載荷下的斷裂時間及應力閾值。
四、金相組織分析
- 顯微組織觀察:
- 奧氏體、鐵素體、馬氏體比例及分布狀態。
- 碳化物類型(如M23C6、MC)及析出形態。
- 晶粒度評級:
- 依據ASTM E112評定晶粒尺寸(通常要求5~8級)。
- 非金屬夾雜物檢測:
- 分析氧化物、硫化物等夾雜物級別(GB/T 10561)。
五、無損檢測(NDT)
- 超聲波檢測(UT):探測內部裂紋、分層等缺陷。
- 射線檢測(RT):檢查氣孔、夾渣等體積型缺陷。
- **滲透檢測(PT)**或磁粉檢測(MT):檢測表面微裂紋。
六、尺寸與外觀檢查
- 幾何尺寸:厚度、寬度、長度公差(GB/T 709)。
- 表面質量:
- 裂紋、折疊、結疤、氧化皮等缺陷的目視或儀器檢測。
- 表面粗糙度(Ra值)評估。
七、耐腐蝕性測試
- 高溫硫化腐蝕:模擬含硫環境(如H?S)下的腐蝕速率。
- 鹽霧試驗:評估海洋環境中的耐蝕性(ASTM B117)。
八、焊接性能評估(針對焊接用途材料)
- 焊接接頭力學性能:拉伸、彎曲、沖擊試驗。
- 熱影響區(HAZ)分析:顯微硬度、金相組織變化。
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鍋爐用鋼:側重高溫抗氧化性、蠕變性能。
- 石化反應器:增加耐硫化腐蝕試驗。
- 航空部件:嚴格把控無損檢測及疲勞性能。
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食品工業用不銹鋼管檢測下一篇:蒽油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