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部防護用品檢測:關鍵檢測項目解析
一、檢測標準概覽
- EN 388:針對機械風險(抗切割、耐磨等)。
- EN 374:化學與微生物防護。
- EN 407:防火與高溫防護。
- EN 511:防寒性能。
- ANSI/ISEA 105(北美):機械防護分級。
- GB 24541-2021(中國):防護手套通用技術要求。
二、通用檢測項目
- 尺寸與適配性 測量手套長度、寬度及厚度,確保符合人體工學設計。
- 外觀與工藝 檢查表面瑕疵(如裂縫、脫線)和縫合強度。
- 材料成分分析 驗證材質(乳膠、丁腈、芳綸等)是否符合宣稱性能。
- 舒適性測試
- 透氣性:水蒸氣透過率測試。
- 靈活性:模擬手部彎曲動作的機械測試。
- 觸覺靈敏度:通過細小物體抓取實驗評估。
三、針對性檢測項目
1. 機械防護(EN 388)
- 耐磨性 方法:砂紙旋轉摩擦試樣至破損,記錄轉數。 等級:1-4級(等級4需耐受8000轉以上)。
- 抗切割性 方法:圓形刀片以固定壓力往復切割,測定達到切口長度所需的周期數。 等級:A-F級(新版ISO 13997測試,等級F需≥30牛頓力)。
- 抗撕裂性 方法:拉伸試樣至撕裂,記錄最大力值。 等級:1-4級(等級4需耐受75N以上)。
- 抗穿刺性 方法:鋼釘垂直刺穿手套,記錄穿透所需力值。 等級:1-4級(等級4需耐受150N以上)。
2. 化學防護(EN 374)
- 抗滲透性 方法:手套充氣后浸入化學試劑,觀察膨脹或泄漏(如丙酮、硫酸)。 認證:通過至少3種化學品的滲透測試(持續接觸≥30分鐘)。
- 抗腐蝕性 方法:材料暴露于腐蝕性物質后,評估強度損失率。
3. 熱防護(EN 407)
- 阻燃性 方法:火焰接觸試樣,測定續燃時間及損毀長度。
- 接觸熱防護 方法:模擬接觸高溫表面(100-500℃),記錄溫度傳導延遲時間。
- 抗熔融金屬飛濺 方法:滴落熔融金屬(如鐵水)觀察材料抗滲透性。
4. 電氣防護(EN 60903)
- 耐電壓測試 方法:施加交流/直流電壓(最高至40kV),檢測是否擊穿。
- 絕緣電阻測試 方法:測量材料在500V電壓下的電阻值(需≥10^10Ω)。
5. 其他專項防護
- 防寒(EN 511) 測試熱阻(clo值)和防水性(浸水30分鐘后的保溫性能)。
- 防振動(ISO 10819) 評估手套對頻率5-1500Hz振動的衰減能力。
四、其他重要檢測
- 生物兼容性 醫療用手套需通過皮膚刺激性、致敏性測試(如ISO 10993)。
- 老化測試 模擬長期光照、溫濕度環境后的性能變化。
- 環保檢測 檢測有害物質(如偶氮染料、重金屬)殘留。
五、檢測流程與認證
- 抽樣送檢:由生產商或第三方機構取樣。
- 實驗室測試:依據標準完成全項檢測。
- 認證標志:通過檢測后獲得CE、LA(勞安)、UL等認證。
- 定期監督:確保批量產品持續合規。
六、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經平絨棉本色布檢測下一篇:紡織用染化料助劑限用物質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0
22
18
28
20
18
21
24
32
28
28
33
34
25
24
26
23
26
22
3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