氨氮與非離子氨檢測:核心項目與操作指南
一、檢測意義與核心指標
二、檢測項目與標準方法
-
-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(國標HJ 535-2009):適用于清潔水樣,檢測范圍0.02~2 mg/L。
- 水楊酸-次氯酸鹽分光光度法(國標HJ 536-2009):抗干擾能力強,適合復雜水樣,檢出限0.01 mg/L。
- 電極法:快速在線監測,適用于實時控制場景。
-
- 樣品預處理:若水樣渾濁,需加硫酸鋅和氫氧化鈉絮凝沉淀后取上清液。
- 顯色反應:加入酒石酸鉀鈉掩蔽鈣鎂離子,再加入納氏試劑生成紅棕色絡合物。
- 比色測定:在42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,對照標準曲線計算濃度。
- 間接計算法:通過測定總氨氮、pH和水溫,利用公式計算: NH? (mg/L)=總氨氮×10pH?6344/(273+?)+10pHNH? (mg/L)=e6344/(273+T)+10pH總氨氮×10pH? 其中T為水溫(℃)。
- 氣敏電極法:直接測定游離氨,適用于高精度需求場景。
三、關鍵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
-
- 采樣后立即用硫酸酸化至pH<2,4℃冷藏并48小時內分析,避免氨揮發或轉化。
-
- 余氯:加入硫代硫酸鈉去除。
- 濁度/色度:采用蒸餾法或絮凝沉淀預處理。
-
- 檢測非離子氨時,需同步測定水樣pH和溫度,確保計算準確。建議使用便攜式pH計和溫度計現場測量。
-
- 納氏試劑含碘化汞,具劇毒!實驗需在通風櫥中進行,廢液用硫化物沉淀處理后交由危廢機構處置。
四、典型應用場景
-
- 非離子氨濃度>0.02 mg/L即可對魚類產生應激反應,需定期監測并控制pH<8.5。
-
- 監測進水氨氮濃度(通常30-50 mg/L)以調整曝氣量;出水要求氨氮<5 mg/L(GB 18918-2002一級A標準)。
-
- 如突發氨泄漏事件,需快速測定水體氨氮,評估污染范圍及生態風險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解決策略
- 問題1:顯色后溶液渾濁 原因:鈣鎂離子干擾。對策:加入酒石酸鉀鈉掩蔽劑。
- 問題2:標準曲線線性差 原因:試劑失效或比色皿污染。對策:更換新配試劑,用稀鹽酸浸泡比色皿。
六、總結
上一篇:魚類回避反應實驗檢測下一篇:總汞及甲基汞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
2
2
2
3
3
3
3
3
5
8
11
12
12
13
13
10
15
12
1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