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砷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關鍵要點
一、檢測對象與主要應用領域
-
- 檢測目標:確保飲用水中總砷含量符合安全標準(如WHO建議限值10 μg/L)。
- 應用場景:礦區周邊水體、農村井水、市政供水系統篩查。
-
- 重點樣品:大米、海產品(如海帶、貝類)、茶葉等易富集砷的作物。
- 風險控制:監控無機砷(劇毒)含量,如大米中無機砷限值通常為0.2 mg/kg(中國GB 2762)。
-
- 污染評估:工業區、礦區周邊土壤的砷污染水平(如中國農用地風險篩選值20~40 mg/kg)。
-
- 健康監測:職業暴露人群(電子、冶金行業)或砷中毒患者的生物標志物分析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方法
-
- 常用方法:
- 原子熒光光譜法(AFS):靈敏度高(檢出限0.01 μg/L),適用于水體和食品。
-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:多元素同步檢測,精度可達ppt級。
- 氫化物發生-原子吸收光譜法(HG-AAS):成本較低,適合常規實驗室。
- 前處理:樣本需經酸消解(如硝酸+過氧化氫體系)釋放總砷。
- 常用方法:
-
- 技術手段:液相色譜(HPLC)聯用ICP-MS/AFS。
- 必要性:無機砷(As³?、As??)毒性遠高于有機砷(如砷甜菜堿),需單獨評估風險。
三、樣本采集與保存規范
- 水樣:采集后立即酸化至pH<2(硝酸),4℃避光保存,48小時內檢測。
- 食品/土壤:均質化后冷凍保存,避免微生物降解導致砷形態變化。
- 生物樣本:尿液需離心去除沉淀,-20℃長期保存。
四、數據解讀與風險閾值
樣本類型 | 安全限值(總砷) | 參考標準 |
---|---|---|
飲用水 | ≤10 μg/L | WHO, GB 5749-2022 |
大米(無機砷) | ≤0.2 mg/kg | GB 2762-2022 |
土壤(農用地) | ≤40 mg/kg(風險篩選值) | GB 15618-2018 |
尿液(職業暴露) | ≤35 μg/g肌酐(生物限值) | ACGIH指南 |
五、檢測機構選擇要點
- 資質認證:需通過CMA(中國計量認證)或 (國際互認)認可。
- 方法合規性:檢測方法需符合國標(如GB 5009.11-2014)、EPA 6020B等。
- 質量控制:實驗室應提供空白對照、加標回收率(80%~120%)等質控數據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避免污染:使用無砷試劑和器皿,實驗環境需遠離含砷殺蟲劑。
- 形態分析時效性:有機砷易降解,需快速檢測或低溫保存。
- 區域性差異:高砷地區(如孟加拉國、中國內蒙古)需提高監測頻率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