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粒米與裂紋粒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黃粒米檢測
-
- 色澤對比:取50g樣品平鋪于白瓷盤,正常米粒呈乳白/半透明,黃粒米呈明顯黃色或黃褐色。
- 形態分析:黃粒米常伴隨表面粗糙、失去光澤,需排除品種自然色差異(如部分秈米)。
-
- 近紅外光譜法:通過吸光度差異識別黃曲霉毒素關聯的黃變現象。
- 色差儀定量:測定L*(亮度)、b*(黃藍軸)值,一般b*值>14可判定為黃粒米。
- 一級粳米≤0.5%,秈米≤1.0%
- 超標需單獨分選,避免混入成品糧。
二、裂紋粒檢測
-
- 取樣100g平鋪于玻璃板,用鑷子逐粒觀察,裂紋寬度>0.2mm或長度達米粒1/3即為不合格。
- 需配合側光照射提高檢出率。
-
- 高分辨率掃描:使用600dpi以上掃描儀獲取米粒圖像,通過邊緣檢測算法標記裂紋。
- 深度學習模型:訓練CNN網絡區分完整粒與裂紋粒,準確率可達95%以上。
- 優質大米裂紋粒率應≤10%(粳米)、≤15%(秈米)
- 精加工環節需控制碾米機壓力(建議≤0.3MPa)以減少機械損傷。
三、檢測流程標準化
-
- 按《GB 5491-2017 糧食油料檢驗扦樣法》,每批次不少于3kg,分3點以上抽取。
-
- 黃粒米檢測需剔除雜質,裂紋粒檢測禁止使用振動篩(避免二次破損)。
-
- 結果以質量百分比表示(如黃粒米率=黃粒米質量/試樣質量×100%)。
四、質量控制改進建議
- 倉儲優化:控制稻谷水分≤14%,溫度<20℃,濕度<65%抑制黃變。
- 加工參數調整:采用梯度干燥(緩蘇階段濕度提升5%),降低裂紋率。
- 設備升級:引入色選機(靈敏度設定0.5mm²)與裂紋粒分選裝置聯動生產線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