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拉絲每厘米磨輥生產面粉能力檢測技術方案
一、檢測背景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
1. 磨輥拉絲物理參數檢測
-
- 檢測方法:使用光學顯微鏡或齒數測量儀統計單位長度內的齒數,換算為每厘米齒數。
- 標準范圍:根據小麥硬度調整,硬麥常用8-12 TPI(3.15-4.72齒/cm)。
-
- 檢測內容:齒前角(α)、齒后角(β)、齒深(h)、齒頂寬度(b)。
- 檢測工具:3D輪廓儀、精密卡尺結合投影儀。
- 標準參考:前角25°-35°(破糙輥)/35°-45°(心磨輥),齒深0.3-0.8mm。
-
- 方法:沿磨輥軸向選取5個檢測點,對比齒型參數偏差,允許誤差≤±5%。
2. 工藝參數動態檢測
-
- 方法:設定固定喂料速率(如500kg/h),記錄單位時間內每厘米磨輥長度處理的小麥量及出粉量。
- 公式:產量=出粉量(g)/(磨輥有效長度×運行時間)。
-
- 檢測工具:紅外熱像儀監測磨輥表面溫度,溫升過高(>15℃)表明摩擦損失大,需調整拉絲參數。
-
- 關聯指標:結合電耗與產量分析拉絲工藝的能效比。
3. 面粉質量檢測
-
- 公式:出粉率=(面粉質量/入磨小麥質量)×100%,目標值通常70-78%。
-
- 檢測標準:GB/T 5505-2008,灰分≤0.6%(特一粉)至≤1.2%(標準粉)。
-
- 方法:激光粒度分析儀檢測面粉顆粒均勻性,控制80-120μm占比≥70%。
-
- 檢測項目:濕面筋含量(GB/T 5506.1)、拉伸阻力(質構儀)。
三、檢測流程設計
-
- 使用同一批次小麥(水分14%±0.5%),清理后分級入磨。
- 磨輥拉絲后靜置24小時消除應力。
-
- 安裝物料流量傳感器、在線近紅外分析儀(NIR)實時監測出粉率及蛋白含量。
-
- 固定其他參數(如軋距0.1mm、轉速550r/min),僅改變拉絲齒數(8/10/12 TPI),分析產量與質量關聯性。
四、數據處理與優化
- 回歸分析:建立齒數(X)與出粉率(Y?)、灰分(Y?)的數學模型,確定最優齒數區間。
- SPC控制:對生產數據實施統計過程控制,發現異常波動時啟動拉絲復檢。
五、行業標準參考
- GB/T 14614-2019 小麥粉面團流變特性檢測
- ISO 27971:2008 谷物研磨性能測定
- 制粉廠工藝規范(LS/T 3201-1993)
六、
上一篇:紅白率檢測下一篇:沙拉洛菌素(拉沙里菌素、沙拉洛西鈉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