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檢測項目解析
1. 水分含量檢測
- 檢測目的:水分含量直接影響產品保質期及微生物穩定性,水分過高易導致霉變。
- 檢測方法:依據《GB 5009.3-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》,常用方法包括:
- 直接干燥法(適用于熱穩定性樣品);
- 減壓干燥法(適用于含糖量高或易分解樣品)。
- 標準要求:脫水蔬菜水分含量一般需≤8%(如凍干番茄要求≤6%)。
2. 微生物指標檢測
- 關鍵指標:
- 菌落總數:反映整體衛生狀況(《GB 4789.2-2016》);
- 大腸菌群:指示生產過程中是否受糞便污染(《GB 4789.3-2016》);
- 霉菌與酵母菌:評估干燥工藝及包裝密封性(《GB 4789.15-2016》);
- 致病菌(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):確保食用安全(《GB 29921-2021》)。
- 限值參考:出口歐盟產品需符合(EC)No 2073/2005微生物標準。
3. 農藥殘留檢測
- 檢測范圍:涵蓋有機磷、氨基甲酸酯、擬除蟲菊酯等常見農殘(如腐霉利、毒死蜱等)。
- 檢測方法:
- 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;
- 液相色譜-串聯質譜(LC-MS/MS)(《GB 23200.113-2018》)。
- 限量標準:需符合《GB 2763-2021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》及進口國要求(如歐盟EC 396/2005)。
4. 食品添加劑檢測
- 常見添加劑:
- 防腐劑(如二氧化硫、山梨酸鉀);
- 護色劑(如焦亞硫酸鈉);
- 甜味劑/色素(如安賽蜜、檸檬黃等)。
- 檢測依據:《GB 2760-2014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嚴格規定允許種類及限量,如二氧化硫殘留量≤0.1g/kg。
5. 營養成分分析
- 指標包括:蛋白質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(如維生素C、β-胡蘿卜素)、礦物質(鈣、鐵等)。
- 檢測意義:標注營養標簽(《GB 28050-2011》),滿足功能性食品開發需求。
- 方法參考:凱氏定氮法(蛋白質)、高效液相色譜法(維生素C)。
6. 重金屬及污染物檢測
- 重點檢測項:
- 鉛(Pb)、鎘(Cd)、砷(As)、汞(Hg):來源可能為土壤或加工污染;
- 亞硝酸鹽:可能由原料腐敗或添加劑引入。
- 標準限值:參照《GB 2762-2017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,如鉛≤0.2mg/kg。
7. 感官與理化指標
- 感官檢測:
- 色澤:是否均勻無褐變;
- 氣味:無異味、霉味;
- 雜質:無蟲卵、砂石等異物。
- 理化指標:復水率(凍干產品≥80%)、酸價(反映油脂氧化程度)等。
二、檢測流程及意義
- 取樣:隨機抽取同批次樣品(按《GB/T 8302-2013》執行);
- 預處理:粉碎、均質化;
- 實驗室分析:按標準方法逐項檢測;
- 結果判定:對照國標或合同約定標準。
- 質量控制:確保產品符合企業內控標準;
- 市場準入:滿足國內外法規要求(如FDA、EU、日本肯定列表制度);
- 品牌信譽:避免因安全問題導致的召回或處罰。
三、行業趨勢與建議
- 快速檢測技術應用:近紅外光譜(NIRS)用于水分和營養成分快速篩查;
- 全程溯源體系:區塊鏈技術結合農殘、重金屬檢測數據,提升透明度;
- 企業自檢能力建設:配置基礎實驗室檢測水分、微生物等常規項目,高風險項目委托第三方(如SGS、華測檢測)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