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檢測背景與意義
2. 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2.1 濾失量測定(核心項目)
- 檢測原理:模擬井下高溫高壓條件,測量懸浮液在特定時間內通過標準濾膜的濾液體積。
- 儀器設備:高溫高壓濾失儀(如OFITE或Fann品牌)、濾紙(直徑9cm,孔隙度2~5μm)、量筒。
- 步驟:
- 將懸浮液注入濾失儀,施加目標壓力(通常500 psi)及溫度(如150°C)。
- 記錄30分鐘內的濾液體積(單位:mL)。
- 按API標準計算“API濾失量”(30min濾液量×2)。
- 判定標準:API濾失量≤5mL為優質性能,>15mL需調整配方。
2.2 懸浮液密度(比重)檢測
- 目的:確保懸浮液密度滿足地層壓力平衡需求。
- 方法:采用泥漿比重秤或電子密度計直接測量,單位為g/cm³。
2.3 pH值測定
- 意義:pH影響懸浮液中黏土顆粒的分散性和穩定性。
- 方法:使用pH試紙或數字pH計,控制范圍通常為8~10(堿性環境抑制腐蝕)。
2.4 流變參數測試
- 關鍵參數:塑性黏度(PV)、動切力(YP)、靜切力(Gel Strength)。
- 檢測儀器:六速旋轉黏度計(如Fann 35A)。
- 作用:評估懸浮液的攜巖能力和泵送效率。
2.5 沉降穩定性分析
- 方法:將懸浮液靜置24小時后,測量上下層密度差。
- 標準:密度差≤0.05g/cm³為合格,否則需添加懸浮劑。
3. 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
- 固相顆粒級配:細顆粒(如納米碳酸鈣)可填充濾餅孔隙,降低濾失量。
- 降濾失劑選擇:常用聚合物(如CMC、PAC)或樹脂類材料,需進行配伍性實驗。
- 溫度壓力適應性:高溫會導致聚合物降解,需采用抗溫改性劑(如磺化褐煤)。
4. 檢測標準與規范
- 國際標準:API RP 13B-1(水基鉆井液測試規程)、ISO 10414-1。
- 行業實踐:同步檢測濾餅厚度(≤2mm)和滲透性(濾餅致密性)。
5.
上一篇:機械采油系統效率檢測下一篇:排氣流速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21
22
19
19
26
25
20
26
23
23
20
25
26
20
19
19
24
17
3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