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測原理與窗口期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1. 初篩試驗
-
- 技術原理:僅檢測HIV-1/2抗體,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或化學發光法(CLIA)。
- 特點:靈敏度高(>99%),但無法檢測窗口期內的早期感染。
-
- 技術原理:同時檢測HIV抗體及p24抗原,縮短窗口期。
- 特點:敏感性進一步提升,是當前國際推薦的初篩方法。
-
- 適用場景:急診、社區篩查或家庭自測。
- 樣本類型:血液、唾液或尿液(如口腔黏膜滲出液檢測)。
- 時效性:15-30分鐘出結果,但需陽性結果進一步確認。
2. 確證試驗
- 免疫印跡試驗(Western Blot):檢測針對不同HIV蛋白的特異性抗體。
- 核酸定性檢測(RNA/DNA檢測):直接檢測病毒核酸,用于窗口期感染或母嬰傳播診斷。
三、樣本類型與采集
- 靜脈血:最常用樣本,適用于ELISA、化學發光法等實驗室檢測。
- 指尖血:用于快速檢測,操作簡便但靈敏度略低。
- 唾液/尿液:無創采集,適合隱私保護需求,但抗體濃度較低,可能影響準確性。
四、檢測流程標準化
- 初篩檢測:首選第四代抗原抗體聯合檢測。
- 重復檢測:初篩陽性者需復檢(同一樣本雙孔或不同試劑)。
- 確證試驗:復檢陽性者需Western Blot或核酸檢測確認。
- 結果解讀:
- 陰性:無感染證據(需結合窗口期評估)。
- 陽性:確認試驗后診斷為HIV感染。
五、適用人群與檢測意義
- 高危人群:多性伴侶者、靜脈藥癮者、職業暴露人員等。
- 普通人群:婚前/孕前篩查、手術前常規檢測。
- 公共衛生意義:早期發現感染者,阻斷傳播鏈,降低艾滋病相關死亡率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窗口期影響:高危行為后需間隔2-6周檢測,避免漏診。
- 假陽性/假陰性:自身免疫病、惡性腫瘤等可能干擾結果。
- 心理支持:檢測前后需提供咨詢,降低焦慮情緒。
七、總結
上一篇:動物皮內反應試驗檢測下一篇: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設備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8
9
11
14
17
16
21
19
23
17
15
14
15
26
19
21
19
21
20
2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