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細胞比容檢測:臨床意義與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血細胞比容(HCT)的定義
二、檢測方法及原理
-
- 將抗凝血注入毛細管,經高速離心(10,000-15,000轉/分鐘)后,紅細胞因密度大沉積底層。
- 直接測量紅細胞層占總血柱長度的比例,計算HCT值。
-
- 通過電阻抗法或光散射原理,結合紅細胞計數(RBC)和平均紅細胞體積(MCV)計算得出: HCT(%)= RBC × MCV × 10?²
三、樣本采集與處理要求
- 樣本類型:靜脈血(首選)或末梢血,使用EDTA-K2抗凝劑。
- 保存條件:室溫下2小時內檢測,避免冷藏導致紅細胞膨脹。
- 注意事項:
- 避免溶血、凝血或過度稀釋。
- 采血后靜置時間過長可能影響結果。
四、參考范圍(成人)
人群 | HCT正常范圍(%) |
---|---|
成年男性 | 40-50 |
成年女性 | 36-45 |
新生兒 | 50-65 |
兒童(1-6歲) | 31-40 |
五、臨床意義與應用
-
- 病理性:真性紅細胞增多癥、慢性缺氧(COPD、高原居民)、脫水(燒傷、腹瀉)。
- 生理性:劇烈運動后、長期吸煙。
-
- 貧血(缺鐵性、溶血性)、白血病、失血、妊娠稀釋效應。
-
- 評估脫水補液效果、化療后骨髓抑制恢復情況。
六、結果解讀與干擾因素
- 假性升高:樣本溶血、抗凝劑不足導致紅細胞收縮。
- 假性降低:輸液后血液稀釋、抗凝劑過量引起紅細胞腫脹。
- 藥物影響:利尿劑(升高)、化療藥(降低)。
七、與其他指標的聯合分析
- 血紅蛋白(Hb):確認貧血類型。
- MCV/MCH:區分小細胞性貧血(MCV↓)與大細胞性貧血(MCV↑)。
- 網織紅細胞計數:評估骨髓造血功能。
八、質量控制要點
- 儀器校準:每日使用質控品驗證。
- 操作規范:離心時間與轉速標準化。
- 樣本復檢:HCT異常時,需人工復核或重復檢測。
九、局限性
- 慢性腎病貧血患者可能因脫水導致HCT“假性正常”。
- 妊娠期HCT生理性降低(30-34%),需排除病理因素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48
49
64
44
48
47
49
53
45
48
53
57
44
44
31
35
31
24
28
29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