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引言
二、福建厲螨成蟲形態特征概述
三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體長與體寬測量
- 檢測工具:光學顯微鏡搭配顯微測微尺。
- 方法:將活體或乙醇固定樣本置于載玻片,測量背板最長處(體長)和最寬處(體寬),重復3次取均值。
- 意義:體型參數為初步分類依據,需與文獻數據對比(如福建厲螨體長均值0.65 mm)。
2. 體色與體表結構觀察
- 檢測工具:體視顯微鏡(×40-×100倍)、掃描電鏡(高精度需求)。
- 關鍵觀察點:
- 背板網紋形態(是否呈蜂窩狀)。
- 胸板、肛板等骨化板的分界清晰度。
- 氣門板位置及形狀(福建厲螨氣門板呈短管狀,位于足基節Ⅲ-Ⅳ間)。
3. 剛毛形態與分布
- 檢測重點:
- 背剛毛:數量、排列方式及長度。福建厲螨背剛毛通常為28對,包括背中毛(D系列)和側毛(L系列)。
- 腹剛毛:胸板區、生殖區及肛周剛毛形態。
- 染色輔助:使用乳酸酚棉藍染色增強剛毛可見度。
4. 口器結構分析
- 檢測步驟:
- 解剖口器,分離螯肢與觸須。
- 觀察螯肢端部是否具鋸齒狀結構(福建厲螨螯肢內側具3-4枚小齒)。
- 測量螯肢長度,對比模式標本數據。
5. 足部特征檢測
- 關鍵特征:
- 足末端爪墊形態(福建厲蟆爪墊呈心形)。
- 附節剛毛排布及感器類型(感器分為毛狀、鐘狀等)。
- 足基節腺體開口位置(基節Ⅰ-Ⅱ間有無腺孔)。
6. 生殖結構鑒定(雌雄區分)
- 雌螨:生殖板呈倒三角形,腹面可見受精囊開口。
- 雄螨:導精趾(spermatodactyl)形態特異,呈彎曲長管狀,需在×400倍下觀察。
四、檢測流程標準化
- 樣本采集:從宿主體表或巢穴中收集活體,75%乙醇固定。
- 樣本處理:氫氧化鉀透明處理(5% KOH,60℃水浴10分鐘),去除內臟干擾。
- 顯微觀察:依次完成體型測量、剛毛計數、口器解剖等步驟,記錄影像資料。
- 數據比對:對照《中國厲螨志》及福建地區模式標本數據庫驗證。
五、常見誤判因素及解決方案
- 近緣種干擾:如與毒厲螨(Laelaps echidninus)混淆,需重點對比背剛毛數量(毒厲螨背剛毛34對)。
- 樣本損傷:固定不當導致剛毛脫落,需規范操作流程。
- 設備誤差:定期校準顯微鏡測微尺,減少測量偏差。
六、檢測結果應用
- 分類學支持:為福建地區螨類區系研究提供形態學數據。
- 疫源追蹤:結合宿主種類分析,評估人獸共患病傳播風險。
- 防控指導:針對厲螨寄生特性,制定環境消殺及宿主管理策略。
七、注意事項
- 樣本保存:長期保存需采用甘油膠胨封片,避免褪色變形。
- 分子驗證:形態存疑時,建議聯合COI基因條形碼技術輔助鑒定。
- 人員培訓:鑒定者需熟悉厲螨屬分類學特征,減少主觀誤判。
- 潘綜文, 鄧國藩. 《中國厲螨科》. 科學出版社, 1980.
-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. 福建省媒介生物志, 2015.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過電流保護斷路器檢測下一篇:烴類測定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3
26
26
21
31
30
27
45
39
33
50
51
50
68
49
50
41
51
48
49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