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細胞酯酶定性檢測:原理、臨床意義與應用詳解
一、檢測原理與項目特點
- 原理:試紙中含有的特定底物(如吲哚酚酯)與白細胞酯酶反應,生成吲哚酚類化合物,在酸性條件下與重氮鹽結合顯色(如紫色)。
- 定性結果:通常分為陰性(-)、弱陽性(±)、陽性(+~+++)等級,顏色越深提示白細胞濃度越高。
二、主要檢測項目與臨床應用場景
-
- 適用疾病:尿路感染(UTI)、腎盂腎炎、前列腺炎等。
- 臨床意義:陽性結果提示尿液中存在白細胞,需結合亞硝酸鹽、細菌培養等進一步確認感染類型。
- 樣本要求:清潔中段尿,避免陰道分泌物或包皮垢污染。
-
- 適用疾病:細菌性陰道病(BV)、滴蟲性陰道炎、宮頸炎等。
- 臨床意義:白細胞酯酶陽性提示陰道炎癥,常與pH值、胺試驗聯合用于BV診斷。
三、結果解讀與注意事項
-
- 感染可能:常見于細菌感染(如大腸埃希菌、葡萄球菌)、真菌感染或寄生蟲感染(如滴蟲)。
- 非感染因素:結石、腫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狼瘡性腎炎)也可能導致白細胞增多。
-
- 提示:無顯著炎癥,但需排除以下情況:
- 高濃度維生素C或高比重尿液可能抑制反應(假陰性)。
- 單核細胞或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癥(如結核、病毒感染)可能漏檢。
- 提示:無顯著炎癥,但需排除以下情況:
-
- 假陽性:樣本污染(如經血、精液)、放置時間過長導致細胞溶解。
- 假陰性:尿液中高濃度蛋白質、葡萄糖或某些抗生素(如慶大霉素)。
四、檢測項目的局限性
- 不能替代病原學檢查:僅提示炎癥存在,無法區分細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。
- 需聯合其他指標:
- 尿液分析:結合亞硝酸鹽、紅細胞、管型等。
- 陰道分泌物:結合線索細胞、pH值、病原體鏡檢或核酸檢測。
五、總結
上一篇: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檢測下一篇:亞硝酸鹽定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21
18
22
19
17
15
14
13
19
16
18
26
26
26
23
24
20
24
2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