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冷彎試驗原理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
1. 試樣規格
- 檢測內容:試樣的長度、寬度、厚度是否符合標準(如GB/T 232、ASTM E290)。
- 標準要求:試樣尺寸需與材料厚度相關,例如金屬板材試樣寬度通常為2倍厚度+10mm,長度≥5倍厚度+150mm。
2. 彎曲角度
- 檢測內容:試樣需彎曲至的標準角度(如90°、180°)。
- 判定依據:角度誤差需≤±5°,具體根據材料類型調整(如鋁材常用180°彎曲)。
3. 彎心直徑(D)
- 檢測內容:彎心直徑與試樣厚度的比值(如D=3a,a為試樣厚度)。
- 行業差異:鋼材彎心直徑通常為1~5倍厚度,塑料則根據柔韌性調整。
4. 表面質量檢測
- 檢測內容:
- 彎曲后試樣表面裂紋、分層、起皺;
- 原始試樣的邊緣毛刺、氧化皮等缺陷對結果的影響。
- 檢測方法:目視檢查或放大鏡(10倍)輔助觀察。
5. 裂紋敏感性評估
- 分級標準:
- 無可見裂紋:合格;
- 微裂紋(長度≤2mm,寬度≤0.2mm):需結合應用場景判定;
- 明顯貫穿性裂紋:直接判定不合格。
6. 變形均勻性
- 檢測內容:彎曲區域是否出現局部縮頸、不均勻變形。
- 儀器輔助:使用應變儀或數字圖像相關技術(DIC)分析應變分布。
7. 力學性能變化(可選)
- 延伸率與強度保留率:對比彎曲前后拉伸性能變化,評估加工硬化效應。
三、試驗條件控制
- 設備要求:萬能材料試驗機或專用冷彎夾具,加載速率≤20mm/min。
- 環境溫度:嚴格控制在10~35℃(避免溫度影響材料塑性)。
- 彎心與支輥間距:需滿足公式 (?+3?)±0.5?(d+3a)±0.5a(d為支輥直徑)。
四、結果判定標準
缺陷類型 | 合格標準 | 典型失效案例 |
---|---|---|
表面裂紋 | 不允許肉眼可見裂紋 | 脆性材料(如高碳鋼)彎折斷裂 |
邊緣分層 | 分層長度≤試樣寬度的5% | 復合材料層間結合不良 |
彎心貼合度 | 彎曲后試樣與彎心無可見間隙 | 彎心直徑過小導致貼合失效 |
五、行業應用差異
六、常見問題與對策
- 試樣邊緣毛刺導致開裂:檢測前需打磨拋光至Ra≤6.3μm。
- 彎心直徑選擇不當:參照標準GB/T 244(金屬)或ISO 178(塑料)。
- 試驗速率過快:控制加載速度≤1mm/s以防動態效應干擾。
上一篇:撕裂強力檢測下一篇:最大力(整根鋼鉸線最大力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9
21
19
15
12
16
10
18
15
13
8
7
22
15
17
20
17
21
1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