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(RDW-SD)檢測:臨床意義與應用解析
一、檢測方法與原理
-
- 自動化血液分析儀:通過電阻抗法或激光散射技術,測量數百萬紅細胞的體積,計算其標準差(RDW-SD)。
- 樣本要求:靜脈血或末梢血,EDTA抗凝,無需空腹,但需避免溶血。
-
- RDW-SD:直接反映紅細胞體積的標準差(單位:fL)。
- RDW-CV:變異系數(%),計算公式為(標準差/平均紅細胞體積)×100%。兩者互補,但RDW-SD更直觀反映體積差異。
二、正常參考范圍
- 成人:37-54 fL(不同儀器和實驗室可能略有差異)。
- 臨床意義:
- 升高:紅細胞大小不均,常見于貧血、慢性病或骨髓異常。
- 降低:臨床意義較小,偶見于紅細胞均一性極高的情況。
三、臨床意義與疾病關聯
-
- 缺鐵性貧血(IDA):RDW-SD升高早于MCV下降,是早期診斷指標。
- 巨幼細胞性貧血:MCV升高伴RDW-SD顯著升高(維生素B12/葉酸缺乏)。
- 慢性病性貧血:RDW-SD輕度升高,MCV正常或偏低。
- 溶血性貧血:紅細胞破壞增多導致體積差異增大。
-
- 心血管疾病:RDW-SD升高與心衰、心肌梗死預后不良相關。
- 炎癥與癌癥:慢性炎癥因子抑制紅細胞生成,導致異質性增加。
- 肝病與腎病:代謝異常影響紅細胞生成,RDW-SD可能升高。
四、結果解讀與綜合應用
-
- MCV與RDW-SD組合:
- 低MCV + 高RDW-SD:缺鐵性貧血。
- 高MCV + 高RDW-SD:巨幼細胞性貧血或骨髓增生異常。
- 正常MCV + 高RDW-SD:早期混合性貧血或慢性病。
- MCV與RDW-SD組合:
-
- 治療反應評估:如鐵劑治療后RDW-SD下降提示療效良好。
五、檢測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項
-
- 樣本因素:溶血、冷凝集、高脂血癥可能導致假性升高。
- 儀器差異:不同品牌分析儀的參考范圍需單獨驗證。
-
- RDW-SD需結合病史、體征及其他檢查(如鐵代謝、骨髓活檢)。
- 單一指標異常需排除技術誤差,避免過度解讀。
六、未來研究方向
- 預后標志物:RDW-SD在心血管疾病、癌癥中的預后價值。
- 精準醫學:結合基因組學分析紅細胞異質性的分子機制。
上一篇:氯化物(以NaCl計)檢測下一篇:白細胞酯酶定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4
17
20
26
26
21
24
20
23
15
12
18
21
19
14
23
29
18
2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