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測項目概述
-
- 塑性指數(PI = LL – PL):評價土的塑性范圍,用于分類黏性土。
- 液性指數(IL = (w – PL)/PI):判斷天然土的稠度狀態。
二、檢測方法與標準
1. 液限測定
- 儀器:76g圓錐儀(錐角30°,下沉深度10mm對應液限)。
- 步驟: ① 將土樣調勻至膏狀,裝入液限杯刮平表面; ② 錐尖接觸土面后自由下落,5秒內沉入深度10mm時記錄含水率。
- 關鍵點:需進行3次平行試驗,誤差≤±1%。
- 原理:通過土樣在碟式儀中閉合裂隙的擊打次數確定液限。
- 步驟: ① 土樣鋪于金屬碟中,劃出標準V形槽; ② 以每秒2次頻率擊打,記錄槽底閉合13mm所需擊數對應的含水率。
- 適用范圍:國際通用,但操作耗時較長。
2. 塑限測定
- 步驟: ① 將天然土或風干土調至可塑狀態; ② 搓成直徑3mm的土條,記錄表面出現裂紋時的含水率。
- 技術要點:
- 室溫需控制在20±2℃,防止水分蒸發過快;
- 搓條速度均勻,斷裂標準為土條長度達10cm時出現裂紋。
三、檢測流程要點
-
- 取天然含水率土樣過0.5mm篩,去除粗顆粒;
- 加水或風干調節土樣至不同稠度(液限需3種不同含水率試樣)。
-
- 圓錐儀錐尖磨損量≤0.3mm,碟式儀擊打高度精確至10mm;
- 電子天平精度0.01g,烘箱溫度穩定在105~110℃。
-
- 液限:繪制下沉深度-含水率曲線,取對應10mm的含水率;
- 塑限:取3次平行試驗平均值,偏差>2%需重測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誤差控制
-
- 土樣未充分調勻(需靜置24小時水化);
- 圓錐儀下落速度或角度偏差;
- 含水率測定時未及時密封導致水分蒸發。
-
- 搓條力度不均導致斷裂過早;
- 土樣干燥過程未覆蓋濕布,局部失水。
五、工程應用實例
- 高液限土(LL>50%):需改良處理(如摻石灰)后方可用于路基填筑;
- 低塑性土(PI<7):易發生滲透變形,需評估防滲性能;
- 液性指數(IL):IL>1為流塑土,承載力極低,需樁基加固。
六、總結
上一篇:原位密度檢測下一篇:WCDMA 通訊設備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0
10
9
11
9
8
14
10
7
9
9
9
13
13
9
12
15
17
12
1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