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里纖恙螨成蟲形態鑒定檢測項目
一、檢測目的
二、檢測前準備
-
- 來源:野外植被(如稻田、草叢)、宿主動物(嚙齒類)體表或實驗室飼養群體。
- 工具:細針、毛刷、75%乙醇保存液、顯微鏡載玻片及蓋玻片。
-
- 清洗:用生理鹽水清除樣本表面雜質。
- 透明化:乳酸酚溶液浸泡12-24小時,使蟲體透明以便觀察內部結構。
- 固定:Hoyer’s介質封片,避免蟲體干燥變形。
三、核心檢測項目與鑒定特征
1. 體型與體色
- 體型:成蟲體長約300-500 μm,橢圓形,背部略隆起,腹面扁平。
- 體色:活體呈橙紅色至深紅色,固定后顏色變淡。
2. 盾板(Scutum)
- 形態:盾板位于體背前端,呈五邊形或梯形,長寬比例約為1.2:1。
- 毛序:盾板具2根感毛(sensillary setae)和5根普通剛毛(AM, AL, PL)。
- 刻紋:盾板表面具網狀刻紋,中央區域凹陷明顯。
3. 背毛(Dorsal Setae)
- 數目與排列:背毛約28-32對,呈雙列分布,排列緊密且規則。
- 形態:背毛細長,末端尖銳,無分叉或鋸齒。
4. 足部特征
- 足節數:成蟲具4對足,第Ⅰ足跗節具1對爪,第Ⅱ、Ⅲ足跗節具2對爪。
- 脛節剛毛:第Ⅰ足脛節具1根感棒(solenidion),長度約15-20 μm。
5. 腹面結構
- 腹板:生殖孔位于第Ⅲ、Ⅳ對足基節間,腹板具4對生殖毛。
- 肛門:肛孔周圍具6-8根肛毛,排列呈環形。
四、檢測流程與步驟
-
- 低倍鏡(40×)下定位蟲體,確認完整性及保存狀態。
-
- 切換高倍鏡(400×),測量盾板長寬比,觀察感毛與普通剛毛的分布及刻紋特征。
-
- 從盾板后緣至體末端的背毛列進行逐對計數,記錄是否呈雙列分布。
-
- 聚焦第Ⅰ足跗節爪及脛節感棒,對比長度與形態是否符合標準。
-
- 翻轉標本或調整焦距,觀察生殖毛數目及肛毛排列模式。
五、常見誤判與鑒別要點
-
- 盾板形狀:小板纖恙螨盾板更接近矩形,長寬比約1.5:1。
- 背毛數目:小板纖恙螨背毛僅20-24對,排列較稀疏。
-
- 體色:紅纖恙螨活體顏色更鮮紅。
- 感毛長度:紅纖恙螨感毛長度超過盾板寬度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樣本保存: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干燥環境中,以防蟲體收縮變形。
- 誤差控制:至少觀察3個個體,排除個體變異影響。
- 輔助技術:疑難樣本可結合分子鑒定(如ITS2序列分析)。
七、
- 陸寶麟等. 《中國恙螨》. 科學出版社.
- Shatrov, A. B. (2000). Morphology and postlarval stages of trombiculid mites. Zoosystematica Rossica.
上一篇:橡皮絕緣電話軟線檢測下一篇:膠質層指數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32
50
51
50
68
49
50
41
51
48
49
64
44
48
47
49
55
47
50
5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