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細胞比容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方法與原理
-
- 原理:將抗凝全血置于特制毛細管(如溫氏管)中,通過高速離心(通常10,000-12,000 rpm,持續5分鐘),使紅細胞沉降,直接測量紅細胞柱高度占全血柱高度的百分比。
- 優點:操作簡單,成本低,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。
- 缺點:人為誤差較大(如離心時間、速度不一致),無法自動化。
-
- 原理: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,通過電阻抗法或光散射技術直接計算HCT。
- 電阻抗法:紅細胞通過微孔時產生電脈沖信號,信號量與紅細胞體積相關。
- 光散射法:激光照射紅細胞,通過散射光強度推算紅細胞體積。
- 優點:快速、標準化,可與血紅蛋白(Hb)、紅細胞計數(RBC)等指標同步檢測。
- 缺點:儀器維護成本較高,需定期校準。
- 原理: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,通過電阻抗法或光散射技術直接計算HCT。
二、樣本類型與要求
- 樣本類型:EDTA抗凝全血(紫色頭蓋管采集)。
- 采集要求:
- 靜脈采血,避免用力拍打或擠壓采血部位。
- 抗凝劑與血液比例需準確(通常為1:9),避免凝血或過度稀釋。
- 樣本需在2小時內檢測,否則可能因紅細胞腫脹導致HCT假性升高。
三、參考范圍與生理性變化
- 成人正常范圍:
- 男性:38%~50%
- 女性:35%~45%
- 兒童及新生兒:
- 新生兒:44%~64%(出生時生理性增高,2周后逐漸下降)。
- 兒童:30%~42%(隨年齡增長接近成人水平)。
- 生理性波動:
- 高原居民、長期吸煙者HCT可能輕度升高。
- 妊娠期女性因血容量增加,HCT可能降低(稀釋性貧血)。
四、臨床意義解讀
-
- 病理性原因:
-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(骨髓增生性疾病)。
- 慢性缺氧(如COPD、先天性心臟病、高原病)。
- 嚴重脫水(燒傷、腹瀉、利尿劑過量)。
- 應對措施:結合Hb、RBC、EPO(促紅細胞生成素)水平綜合判斷病因。
- 病理性原因:
-
- 病理性原因:
- 貧血(缺鐵性、巨幼細胞性、再生障礙性貧血等)。
- 急性失血或慢性失血(如消化道出血)。
- 血液稀釋(如輸液過量、妊娠期血容量增加)。
- 診斷價值:HCT降低幅度與貧血嚴重程度相關,但需結合MCV(平均紅細胞體積)判斷貧血類型。
- 病理性原因:
五、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
- 技術性誤差
- 離心不充分或過度離心導致紅細胞層測量不準確。
- 抗凝劑比例不當或樣本溶血(HCT假性降低)。
- 生理性干擾
- 采血時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(>1分鐘)可致血液濃縮,HCT假性升高。
- 采血姿勢(臥位較立位HCT低約2%~3%)。
六、檢測項目的臨床應用場景
- 貧血的鑒別診斷:
- HCT聯合Hb、RBC、MCV/MCH/MCHC可區分缺鐵性貧血、地中海貧血等類型。
- 脫水評估:
- HCT增高提示體液丟失(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)。
- 手術前后監測:
- 評估患者失血量及是否需要輸血。
- 高原病篩查:
- HCT長期增高可能提示慢性高原反應。
七、與其他指標的關聯性
- HCT與血紅蛋白(Hb):通常呈正相關,但兩者變化幅度可能不同(如缺鐵性貧血早期Hb下降早于HCT)。
- HCT與紅細胞計數(RBC):HCT增高可能由紅細胞體積增大(如巨幼細胞性貧血)或數量增多(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)引起。
總結
上一篇: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確證檢測下一篇:新風空調設備通用技術條件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1
18
13
15
12
13
11
10
12
13
14
20
19
24
20
26
20
18
16
1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