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紋伊蚊成蟲形態鑒定檢測
引言
一、白紋伊蚊成蟲的典型形態特征
-
- 體長:成蟲體長約3-10毫米,體型中等,較埃及伊蚊稍小。
- 體色:通體黑色,體表覆蓋銀白色鱗片,形成獨特斑紋。
-
- 中胸背板:最顯著的標志是一條清晰的中線白色縱紋(Lyra形紋),兩側對稱分布數條銀白色短紋,形似豎琴。
- 側板:后側緣具白色鱗片帶,與黑色背景對比鮮明。
-
- 跗節白環:各足跗節(尤其是后足)基部具白色環紋,白環寬度均勻,無斷裂。
- 腿節基部:前腿與中腿基部有白色鱗片簇。
-
- 白色基帶:第2-7腹節背板基部具有白色橫帶,中央略向末端凸出,形成“鑰匙孔”狀斑紋。
-
- 翅脈:翅鱗片全黑,無雜色斑點。
- 觸角:雌蚊觸角鞭節短且稀疏,雄蚊觸角具長毛簇。
二、檢測項目與操作流程
(一)樣本采集與預處理
- 采集方法:
- 使用CO?誘蚊燈、BG-Sentinel誘捕器或電動吸蚊器捕獲成蟲。
- 野外采集時優先選擇孳生地周邊(如廢舊容器、樹洞等積水處)。
- 標本處理:
- 活體樣本用乙醚麻醉后置于75%乙醇中固定,或制成干燥針插標本。
- 破損個體需記錄采集信息(時間、地點、生境)。
(二)形態學鑒定步驟
-
- 確認胸部白色縱紋的存在及形態,排除埃及伊蚊(中胸背板為雙弧線金紋)。
- 檢查足部白環是否完整,避免與某些庫蚊(白環較窄或不規則)混淆。
-
- 頭部:喙直且全黑,唇基無白鱗。
- 胸部:中胸背板白色縱紋兩側無分支,邊緣清晰。
- 腹部:確認背板基帶是否連續,末端是否呈鋸齒狀。
- 尾器(雄蚊):抱器末端分叉,形態特異,可用于性別鑒別。
-
- 與埃及伊蚊的區別:
特征 白紋伊蚊 埃及伊蚊 中胸背板 單條白色縱紋 雙金色弧形紋 后足跗節白環 全部跗節具白環 僅第4-5跗節有白環
- 與埃及伊蚊的區別:
三、常見誤判與注意事項
-
- 亞洲虎蚊(同種異名):與白紋伊蚊為同一物種,無需區分。
- 盾紋伊蚊(Ae. scutellaris):胸紋復雜,需結合分布區域判斷。
-
- 標本褪色:長期保存的乙醇標本可能褪色,需結合顯微結構判斷。
- 局部損傷:足部斷裂或鱗片脫落時,應參考腹部和胸部的綜合特征。
-
- 建議使用標準鑒定圖譜(如《中國蚊科志》)或數字化數據庫(如MosquitoID)進行比對。
- 疑難樣本需結合分子鑒定(如ITS2或COI基因測序)。
四、檢測意義與應用
- 疾病預警:準確鑒定白紋伊蚊有助于評估登革熱等疾病暴發風險。
- 防控指導:明確分布區域可針對性清除孳生地(如小型積水容器)。
- 科研價值:為蚊媒生態學、抗藥性監測提供基礎數據。
結語
- 《中國蚊類志》(陸寶麟等,1997)
- WHO《媒介監測指南》(2021版)
- Reinert, J.F. (2000)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16(3): 175-188.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大頭金蠅成蟲形態鑒定檢測下一篇:桑拿浴加熱器具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18
17
22
19
20
20
23
19
18
23
19
19
18
16
17
18
23
22
19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