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家鼠形態鑒定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外部形態特征檢測
-
- 體長與尾部比例:小家鼠體長通常為6-10 cm,尾長接近或略長于體長(尾長/體長≈1.1-1.3)。
- 體重范圍:成年個體體重約20-40 g,幼體或不同亞種可能略有差異。
-
- 背部毛色:野生型多為灰褐色,腹部灰白色;實驗室品系(如C57BL/6)可能為純黑或白化突變。
- 毛質觀察:自然種群的毛質較粗糙,人工培育品系通常更柔軟。
-
- 耳廓形態:耳部圓潤,耳長通常在12-15 mm之間,耳背面可見短絨毛。
- 眼睛與鼻部:眼睛黑色,鼻端尖細,無顯著毛發覆蓋。
-
- 前肢與后肢比例:后肢略長于前肢,適應跳躍活動。
- 足墊與爪形:足底具肉墊,前足5趾、后足4趾,爪短而尖銳。
二、解剖結構檢測
-
- 頭骨測量:顱全長約22-25 mm,顱寬約11-13 mm。
- 牙齒形態:門齒發達、終生生長,臼齒齒冠呈三列結節狀(典型嚙齒類特征)。
-
- 消化系統:胃呈單室結構,盲腸發達(適應植食性雜食)。
- 生殖器官:雄性睪丸突出,雌性子宮為雙角形。
-
- 脊椎數量:頸椎7塊、胸椎13塊、腰椎6塊、薦椎4塊、尾椎數量因個體差異較大。
三、生理指標輔助檢測
-
- 階段性體重監測:幼鼠出生后第3周體重達10-15 g,成年后穩定于20-40 g。
- 性別差異:雄性平均體重較雌性高10%-15%。
-
- 性成熟時間:約6-8周,可通過陰道栓(交配后形成)判斷雌鼠交配情況。
- 乳頭數量:雌鼠通常具5對乳頭,對稱分布于胸腹部。
四、分子生物學鑒定(輔助驗證)
- 線粒體DNA條形碼技術
- 檢測基因:COI(細胞色素氧化酶亞基I)或Cyt b基因測序,比對NCBI數據庫確認物種。
- 微衛星標記分析
- 品系鑒定:通過特定位點(如D19Mit1、D4Mit3)區分實驗室品系與野生型。
五、注意事項
- 樣本處理
- 活體檢測需減少應激,麻醉后操作;標本需完整保存(如福爾馬林固定)。
- 環境因素影響
- 野外樣本需考慮地理變異(如不同亞種毛色差異);實驗室樣本需排除營養或疾病導致的形態異常。
- 綜合鑒定
- 形態學需結合分子數據,避免亞種或近緣物種混淆(如Mus domesticus)。
六、
- 《中國實驗動物志:嚙齒目卷》
- NCBI GeneBank 數據庫(Mus musculus 基因序列)
- 《實驗動物學技術手冊》(AAALAC 標準指南)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7
22
18
32
16
16
17
15
16
20
21
25
14
16
15
19
22
19
23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