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相對耐久性指標的定義
二、檢測項目分類及內容
1. 機械性能耐久性測試
- 疲勞測試:模擬循環載荷下的材料失效閾值(如ASTM E466標準)。
- 磨損測試:通過摩擦試驗機評估材料耐磨性(如Taber磨損試驗)。
- 沖擊韌性測試:測定材料在動態載荷下的抗斷裂能力(如夏比沖擊試驗)。
- 蠕變測試:評估材料在長期恒定應力下的形變特性。
2. 環境耐受性測試
- 溫度循環測試:高低溫交替暴露下評估熱膨脹/收縮引起的性能變化。
- 濕熱老化測試: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耐水解性和抗霉變能力(如GB/T 2423.3)。
- 紫外線(UV)老化:模擬日光照射下的顏色褪化、脆化等現象(ASTM G154)。
- 鹽霧測試:評估金屬材料的耐腐蝕性能(如中性鹽霧試驗ASTM B117)。
3. 化學穩定性測試
- 耐溶劑性測試:浸泡于酸、堿、油等介質后檢測溶脹、開裂或質量損失。
- 氧化穩定性測試:高溫下材料抗氧化能力(如TGA熱重分析)。
4. 物理性能退化測試
- 硬度變化:通過邵氏硬度計或洛氏硬度計定期檢測。
- 尺寸穩定性:測量濕度或溫度變化后的收縮/膨脹率。
- 表面形貌分析:使用SEM(掃描電鏡)觀察裂紋、剝落等微觀缺陷。
5. 功能耐久性測試
- 電氣性能測試:電子元件在長期使用后的電阻、絕緣性變化。
- 密封性測試:評估防水、氣密等功能的持久性(如IP等級測試)。
- 涂層附著力測試:劃格法或拉拔法檢測涂層剝落情況(ASTM D3359)。
6. 壽命預測與加速老化試驗
- 加速老化模型:通過提高溫度、濕度或應力水平壓縮時間,推算實際壽命(如Arrhenius模型)。
- 統計壽命分析:利用韋布爾分布或對數正態分布預測失效概率。
三、行業特定檢測重點
-
- 抗凍融循環(GB/T 50082)
- 碳化深度測試(混凝土耐久性)
- 氯離子滲透率(電通量法)
-
- 振動耐久性(模擬道路載荷)
- 橡膠件臭氧老化測試(ASTM D1149)
-
- 高加速壽命試驗(HALT/HASS)
- 焊點疲勞測試(熱循環)
-
- 耐候性(氙燈老化試驗ASTM G155)
- 耐水解性(高壓釜測試)
四、檢測標準與設備
- 國際標準:ISO、ASTM、IEC、JIS等。
- 常用設備:萬能試驗機、氣候箱、鹽霧箱、光譜儀、動態機械分析儀(DMA)等。
五、結果分析與應用
- 數據對比:與基準材料或初始性能數據對比,計算耐久性提升率。
- 失效機理診斷:結合微觀結構分析(如XRD、EDS)確定退化原因。
- 改進建議:優化材料配方、工藝參數或防護措施(如增加涂層)。
六、案例參考
- 案例1:某汽車輪胎通過動態疲勞測試(100萬次循環)驗證胎面膠耐久性。
- 案例2:光伏背板經UV+濕熱雙85試驗(85℃/85%RH, 1000小時)后評估黃變指數。
上一篇:機電設備及電子電工產品檢測下一篇:老化特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17
22
19
17
14
21
13
12
19
22
14
19
17
23
30
23
32
25
2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