滲透系數(注水)檢測技術與核心檢測項目
一、注水試驗基本原理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要求
-
- 目的:明確試驗層位的巖性、裂隙發育程度及含水層分布。
- 內容:
- 鉆孔巖芯編錄(裂隙密度、填充物性質)。
- 地下水位埋深測量。
- 試段隔離(使用封隔器或套管,避免上下層水力干擾)。
-
- 標準:依據《水利水電工程注水試驗規程》(SL/T 62-2020),壓力梯度需小于地層臨界水力坡降,防止滲透破壞。
- 檢測要點:
- 壓力傳感器精度不低于0.5% FS。
- 階梯升壓法測試,每級壓力穩定時間≥30分鐘。
-
- 判定標準:連續4次流量波動小于平均值的5%視為穩定。
- 設備要求:
- 流量計分辨率≤0.1 L/min(低滲透地層需選用微量流量計)。
- 自動記錄儀采樣間隔≤1分鐘。
-
- 關鍵參數:
- 初始滲透速率(反映表層結構影響)。
- 衰減系數(判斷裂隙閉合或淤堵效應)。
- 數據處理:采用非線性回歸擬合,剔除異常波動數據點。
- 關鍵參數:
-
- 影響因素:水溫影響水的黏滯系數,需校正至標準溫度(通常20℃)。
- 檢測方法:
- 實時監測水溫(精度±0.5℃)。
- 水質渾濁度檢測(判斷懸浮物堵塞孔隙風險)。
-
- 公式選擇:
- 均質土層:采用修正的Hvorslev公式。
- 裂隙巖體:應用立方定律結合裂隙開度數據。
- 交叉驗證:與室內滲透試驗(如變水頭滲透儀)結果對比,偏差超過1個數量級需復測。
- 公式選擇:
三、現場操作關鍵控制點
- 鉆孔護壁:采用清水鉆進或低固相泥漿,避免泥皮堵塞滲流通道。
- 試段長度:根據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》(GB 50021-2019),試段長度宜為3-5倍鉆孔直徑。
- 數據完整性:記錄氣象條件(溫度、氣壓)、設備校準證書編號及操作人員資質。
四、工程應用與局限
- 優勢:成本低、操作便捷,尤其適合帷幕灌漿效果檢測。
- 局限:在高壓含水層或滲透性極低(k<10?? cm/s)地層中誤差較大,需結合壓水試驗或示蹤法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