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靜脈血:成人或兒童多采用靜脈采血(血清或血漿)。
- 足跟血或毛細血管血:新生兒篩查常采用微量血檢測。
- 其他:極少數(shù)情況下可能需要尿液或腦脊液檢測(如新生兒核黃疸評估)。
-
- 化學氧化法(重氮法):傳統(tǒng)方法,通過重氮試劑與膽紅素反應生成有色化合物,分光光度法測定吸光度。
- 酶法:特異性更高,利用膽紅素氧化酶催化膽紅素生成產(chǎn)物進行定量。
- 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:精準區(qū)分直接/間接膽紅素,但成本較高,多用于研究。
- 床旁快速檢測(POCT):便攜設備用于新生兒或急診篩查。
-
- 成人:3.4–17.1 μmol/L(0.2–1.0 mg/dL)。
- 新生兒:出生后前幾日可能生理性升高,通常≤220 μmol/L(12.9 mg/dL)。
- 臨界值:>25 μmol/L(1.5 mg/dL)提示顯性黃疸;>340 μmol/L(20 mg/dL)可能有神經(jīng)毒性風險(如新生兒核黃疸)。
-
- 肝膽疾病:
- 肝炎:病毒性、酒精性、藥物性肝炎導致肝細胞損傷。
- 肝硬化:肝臟代謝能力下降。
- 膽道梗阻:膽結(jié)石、腫瘤等引起膽汁排泄受阻(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)。
- 溶血性疾病:
- 紅細胞大量破壞(如溶血性貧血、輸血反應)導致間接膽紅素升高。
- 新生兒黃疸:
- 生理性黃疸(出生后2~3天出現(xiàn),1周內(nèi)消退)。
- 病理性黃疸(如母嬰血型不合、感染、膽道閉鎖)。
- 肝膽疾病:
-
- 臨床較少關注,可能與貧血、長期營養(yǎng)不良或某些遺傳性疾病有關(如Gilbert綜合征患者部分檢測結(jié)果可能偏低)。
-
- 直接膽紅素/間接膽紅素比值:
- 直接膽紅素占比高提示膽汁淤積或肝細胞排泄障礙。
- 間接膽紅素占比高提示溶血或肝細胞攝取/結(jié)合障礙。
- 肝功能組合:ALT、AST、ALP、GGT等輔助判斷肝損傷類型。
- 血常規(guī):網(wǎng)織紅細胞計數(shù)、血紅蛋白評估溶血。
- 直接膽紅素/間接膽紅素比值:
-
- 空腹要求:多數(shù)建議空腹8~12小時(避免脂血干擾)。
- 避光保存:膽紅素遇光易分解,樣本需避光運送(使用棕色采血管)。
- 藥物影響:某些藥物(如抗生素、抗癲癇藥)可能干擾結(jié)果,需提前告知醫(yī)生。
-
- 采血→離心分離血清/血漿→試劑反應→儀器分析→出具數(shù)值報告。
-
- 輕度升高(17~34 μmol/L):可能為隱匿性肝病或溶血早期。
- 中重度升高(>34 μmol/L):需結(jié)合影像學(超聲、MRCP)或病原學檢查明確病因。
- 新生兒黃疸管理:根據(jù)日齡膽紅素百分位曲線評估光療或換血需求。
-
- 經(jīng)皮膽紅素測定(TcB)作為無創(chuàng)篩查工具,數(shù)值接近臨界時需靜脈血驗證。
- 早產(chǎn)兒需更嚴格監(jiān)測(血腦屏障未成熟,易發(fā)生核黃疸)。
-
- Gilbert綜合征:UGT1A1基因突變導致間接膽紅素輕度升高,通常無需治療。
- Crigler-Najjar綜合征:嚴重酶缺乏,需終身干預。
-
- 總膽紅素升高可能影響麻醉藥物代謝或化療方案調(diào)整(如伊立替康需謹慎使用)。
-
- 無法單獨區(qū)分病因,需結(jié)合其他檢查。
- 溶血或脂血標本可能導致假性升高。
-
- 干化學法:縮短檢測時間(如急診科快速評估)。
- 人工智能輔助診斷:結(jié)合影像與生化數(shù)據(jù)優(yōu)化黃疸病因分析。
轉(zhuǎn)成精致網(wǎng)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4
17
19
20
26
26
21
24
20
23
17
14
18
21
19
14
23
29
18
推薦檢測
聯(lián)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