擊實試驗(最大干密度、最佳含水率)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項目及目的
-
- 目的:確保土樣代表性,符合試驗粒徑要求。
- 方法:
- 將天然土樣風干、碾散,過篩剔除超粒徑顆粒(通常為5mm或20mm,依標準而定)。
- 按預計劃分5組以上試樣,分別調(diào)節(jié)至不同含水率(需覆蓋預估最佳含水率±2%范圍)。
-
- 目的:建立含水率-干密度關(guān)系曲線。
- 操作:逐組添加蒸餾水或風干,計算加水量公式: ??=??×(?目標−?初始)1+?初始mw?=1+w初始?md?×(w目標?−w初始?)? 其中,??mw?為加水量,??md?為干土質(zhì)量,?w為含水率。
-
- 目的:模擬現(xiàn)場壓實工況,測定不同含水率下的壓實效果。
- 關(guān)鍵參數(shù)(以輕型擊實為例,ASTM D698):
- 擊實筒尺寸:Ø102mm×116mm。
- 錘重:2.5kg,落高:305mm,每層擊數(shù):25次(3層),總擊數(shù):75次。
- 要點:土樣分3~5層裝入擊實筒,每層擊實后刨毛以增強層間結(jié)合。
-
- 步驟:稱量擊實后試樣與筒的總質(zhì)量,扣除筒質(zhì)量,計算濕密度: ?濕=?總−?筒?筒ρ濕?=V筒?m總?−m筒??
- 精度要求:稱量精確至1g,密度保留至0.01g/cm³。
-
- 取樣位置:從擊實試樣中心取15~30g土,避免邊緣效應。
- 烘干法:105~110℃烘至恒重(通常8小時以上),計算含水率: ?=?濕−?干?干×100%w=m干?m濕?−m干??×100%
-
- 數(shù)據(jù)處理:計算各試樣的干密度??=?濕1+?ρd?=1+wρ濕??,繪制??ρd?-?w曲線。
- 峰值判定:曲線頂點對應的縱坐標為最大干密度(?d,maxρd,max?),橫坐標為最佳含水率(?optwopt?)。
- 平滑修正:當數(shù)據(jù)離散較大時,采用二次多項式擬合優(yōu)化曲線。
二、關(guān)鍵影響因素與控制措施
-
- 黏性土的最佳含水率較高(15%~25%),砂性土較低(8%~12%)。
- 有機質(zhì)或高塑性土需特殊處理(如延長烘干時間)。
-
- 重型擊實(ASTM D1557)較輕型擊實功更大,所得?d,maxρd,max?更高,?optwopt?略低。
-
- 分層厚度偏差≤2mm,擊實錘自由下落,嚴禁偏心擊打。
- 含水率測試需平行試驗,允許偏差≤0.5%。
三、工程應用與注意事項
- 質(zhì)量控制:現(xiàn)場壓實度?=?現(xiàn)場?d,max×100%K=ρd,max?ρ現(xiàn)場??×100%,需達設計要求(通常≥95%)。
- 異常處理:若擊實曲線呈“平臺型”,需復核試驗步驟或調(diào)整含水率范圍。
- 標準依據(jù):需明確采用標準(如GB/T 50123、ASTM D698等),設備參數(shù)與標準匹配。
四、
上一篇: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壓比較器檢測下一篇:建(構(gòu))筑物豎向位移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16
18
17
15
18
25
22
17
24
20
26
24
26
28
29
28
29
34
32
推薦檢測
聯(lián)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