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(檢測項目詳解)
一、監測目的
二、適用范圍
三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1. 常規理化指標
- 物理指標:水溫、色度、濁度、懸浮物(SS)、電導率(反映鹽分)。
- 化學指標:
- pH值(范圍:5.5~8.5,影響作物吸收及重金屬形態);
- 溶解氧(DO):≥5 mg/L(漁業用水關鍵指標);
- 化學需氧量(COD???)、生化需氧量(BOD???):反映有機污染程度;
- 總氮(TN)、氨氮(NH?-N)、硝酸鹽氮(NO??-N):過量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;
- 總磷(TP):農業面源污染標志性指標;
- 鹽度(Cl?、全鹽量):影響土壤鹽漬化風險。
2. 重金屬及類金屬污染物
- 必測項目:鎘(Cd)、鉛(Pb)、汞(Hg)、砷(As)、鉻(Cr??)、銅(Cu)、鋅(Zn)、鎳(Ni)。
- 危害:通過生物富集進入食物鏈,威脅農產品安全。
3. 有機污染物
- 農藥類:有機磷、有機氯、擬除蟲菊酯等殘留;
- 石油類:烴類物質(影響水產養殖溶解氧);
- 揮發酚類、苯系物(工業污染標志);
- 多環芳烴(PAHs)、多氯聯苯(PCBs):持久性有毒污染物。
4. 微生物指標
- 總大腸菌群、糞大腸菌群:反映水體受生活污水或畜禽糞便污染程度;
- 水產養殖用水需增測弧菌等病原微生物。
5. 特殊污染物(視污染源選擇)
- 氰化物、硫化物(工業廢水特征污染物);
- 氟化物(高氟地區重點監測);
- 微塑料(新興污染物監測)。
四、采樣與檢測方法
-
- 灌溉水源:取水口上游500米內,避開回流區;
- 規模化養殖場:進水口、養殖區、排水口三級布點;
- 地下水:按水文地質單元分層采樣。
-
- 常規監測:每年豐水期、枯水期各1次;
- 污染風險區:每季度1次;
- 突發污染事件:應急加密監測。
-
- 標準方法:優先采用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)或國際等效方法(如EPA、ISO);
- 儀器技術:原子吸收光譜(重金屬)、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有機污染物)、熒光法(微生物快速檢測)。
五、評價標準與限值
用途分類 | 核心指標限值舉例(單位:mg/L) | 標準依據 |
---|---|---|
農田灌溉(水作) | 鎘≤0.005;汞≤0.001;COD≤150 | GB 5084-2021 |
漁業淡水 | 溶解氧≥5;總大腸菌群≤5000個/L | GB 11607-89 |
畜禽飲用水 | 硝酸鹽氮≤10;砷≤0.05 | NY 5027-2008 |
六、注意事項
- 高風險區域(如工礦企業周邊)需增加特征污染物檢測頻次;
- 微咸水灌溉時需同步監測鈉吸附比(SAR);
- 使用快速檢測試劑盒時需與實驗室方法比對驗證。
七、數據應用
- 水質分級:Ⅰ類(直接使用)、Ⅱ類(處理后使用)、Ⅲ類(禁止使用);
- 污染追蹤:通過污染物指紋識別溯源(如重金屬同位素分析)。
上一篇:綠色食品辣椒制品檢測下一篇:溶血性鏈球菌檢驗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22
19
15
15
14
20
17
20
24
19
29
19
18
27
23
27
25
21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