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雜質檢測的核心目標
- 安全性評估:明確雜質種類及其毒性,避免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危害。
- 質量控制:確保產品純度符合行業標準(如藥典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)。
- 法規合規:滿足國際(ICH、USP、EP)和國內(如《中國藥典》、GB標準)的監管要求。
二、檢測項目分類及重點領域
1. 藥品領域
-
- 工藝雜質:合成中間體、副產物(如抗生素中的降解物)。
- 降解產物:儲存或運輸中產生的分解物(如阿司匹林中的水楊酸)。
- 檢測方法:HPLC、LC-MS、TLC等。
-
- 重金屬:鉛(≤10 ppm)、砷(≤2 ppm)、鎘、汞(依據ICH Q3D)。
- 殘留催化劑:鈀、鉑(≤5-10 ppm,視劑型而定)。
- 檢測方法:ICP-MS、原子吸收光譜(AAS)。
-
- 分類:ICH Q3C將溶劑分為1類(致癌物,如苯)、2類(毒性溶劑,如甲醇)、3類(低風險溶劑)。
- 限值:根據日暴露量(PDE)計算,例如丙酮限值5000 ppm。
-
- 限度檢查:無菌制劑需通過無菌測試,非無菌制劑需控制需氧菌、霉菌等(如USP <61>)。
2. 食品領域
- 農藥殘留:有機磷類(如敵敵畏)、擬除蟲菊酯類(如氯氰菊酯),依據GB 2763-2021設定最大殘留限量(MRL)。
- 重金屬污染:鉛(谷物≤0.2 mg/kg)、鎘(大米≤0.2 mg/kg)、汞(水產≤0.5 mg/kg)。
- 生物毒素:黃曲霉毒素B1(花生≤20 μg/kg)、赭曲霉毒素A(谷物≤5 μg/kg)。
- 添加劑超標:防腐劑(苯甲酸)、甜味劑(糖精鈉)、色素(日落黃)。
- 非法添加物:三聚氰胺(乳制品)、蘇丹紅(調味品)。
3. 化工及材料領域
- 單體殘留:聚丙烯中的丙烯單體(≤5 ppm)、環氧樹脂中的雙酚A殘留。
- 有毒元素:兒童玩具中的可遷移鉛(≤90 mg/kg,EN 71-3標準)。
- 揮發性有機物(VOCs):涂料中的苯系物(如甲苯≤0.1%)、甲醛(≤0.1%)。
4. 農藥與獸藥
- 雜質異構體:高效氯氟氰菊酯中無效體比例控制(≤1%)。
- 毒性代謝物:有機磷農藥的氧化代謝產物(如馬拉硫磷的馬拉氧磷)。
三、檢測方法選擇
- 色譜法
- HPLC/UPLC:用于有機雜質、添加劑定量分析。
- GC-MS:檢測揮發性溶劑、農藥殘留。
- 光譜法
- ICP-OES/MS:精準測定重金屬及無機元素。
- 微生物檢測
- PCR技術:快速篩查致病菌(如沙門氏菌)。
- 平板計數法:常規微生物限度檢查。
四、限值制定依據
- 毒理學數據:基于LD50、NOAEL(未觀察到不良反應水平)推算安全閾值。
- 生產工藝能力:結合實際生產中雜質控制水平(如6σ管控)。
- 國際協調:ICH Q3系列指導原則統一各國藥典限值差異。
五、案例分析
- 藥品案例:某仿制藥中檢測出基因毒性雜質亞硝胺類(NDMA),依據ICH M7要求限值為≤0.03 ppm。
- 食品案例:進口蜂蜜中檢出氯霉素(禁用獸藥),依據歐盟標準不得檢出(LOD=0.3 μg/kg)。
六、未來趨勢
- 痕量分析技術:高靈敏度設備(如三重四極桿質譜)檢測pg級雜質。
- 人工智能應用:通過算法預測雜質降解路徑,優化檢測方案。
結語
上一篇:葡萄糖含量檢測下一篇:厭氧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4
16
23
15
16
13
20
14
17
15
18
24
16
22
24
22
22
21
19
2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